深圳已在38个沿线国家 布局137个项目
一带一路’战略,能够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从利益共同体迈向命运共同体。”昨天,在深圳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联盟全体会议上,专家学者展开“丝路对话”。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展开智慧碰撞,带来很多新思想、新启示。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理事会主席郭业洲主持对话,商务部前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国家发改委西部司巡视员欧晓理,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深圳市副市长陈彪等做了主题发言并进行了互动。“共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陈彪在发言中表示,目前,深圳借助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动成立企业“走出去”联盟,搭建海外投资风险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对外合作园区,已在38个沿线国家布局137个项目,涉及金额逾420亿美元,主要集中在通讯、医药、能源、机械等领域;华为、华大基因等企业已在沿线国家设立一批研发中心,境外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研发企业累计达85家。同时,深圳通过人文交流,与沿线国家增进了解互信,与52个沿线城市结为国际友城和友好交流城市。
陈彪透露,深圳将落实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交通互联、经贸合作、人文交流为重点,全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构建新时期对外开放“双通道”,打造信息丝绸之路,强化金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引擎作用。
“‘一带一路’推动沿线国家从利益共同体走向命运共同体。”魏建国认为,“一带一路”战略提倡的是和平之路、绿色之路、文化之路以及团结之路。
“可以把‘一带一路’看作中国的第三次改革开放。”魏建国说,如果说第一次改革开放从深圳经济特区开始,让世界了解中国、中国了解世界;加入WTO是第二次改革开放,彻底打开国际大门;“一带一路”则是更高技术、水平、层面上的改革开放。并且,前两次改革开放是把外国的资本、技术、公司、管理吸引到中国,这次是中国的管理、技术走出去,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发展。
“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要做好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开展国际投资、产业、贸易、资源开发、人文交流、金融、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合作。”欧晓理说,推动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非常重要,这应该是沿线国家的共同心愿。
张宇燕表示,“一带一路”建设总体方向就是要扩大市场规模,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具体说,扩大市场规模就需要基础设施建设、产能合作等来推动。同时,在制度层面加强合作,出台相关法律法规,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不确定性,提供更多创新合作的机遇。“此外,需要构建一个有效的国际化金融市场,为‘一带一路’提供雄厚的资金支持。”(记者 吴德群闻坤)
来源:深圳新闻网 欢迎阅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