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区般阳社区:开放22年 成全国和谐示范区
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开放还是封闭,引发了人们的热议。
淄川区般阳社区:开放22年 成全国和谐示范区
2月28日,笔者走访了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开放式小区的代表——般阳社区,探究小区开放的可行之道。
行驶在般阳社区的东西主路上,道路平整、宽阔,环境清幽,和小区外的拥挤与喧闹形成鲜明对比。从东、西两个入口经过,笔者发现,小区入口处也有岗亭,但无人看守,栏杆高高竖起,也没有落下。这儿的门禁似乎形同虚设,社会车辆自由地在小区内通行。“我们小区较大的出入口一共8个,因为从建设至今就是开放式的,居民也习惯了。2014年我们在几个大的出入口安装了门禁,但是却一直没利用起来。”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齐昌霞介绍。
建成于1994年的淄川区般阳社区,共有居民楼147栋,占地40万平方米,4200多户居民在此居住。东西向道路连接淄城东路、鲁泰文化路两条主要交通干线,南北位于沿河路和魁星楼街之间,3条南北路可缓解般阳路、将军路等的交通压力。社区跨越了淄川城区最主要的几条道路,是一处典型的开放式小区,先后获得“省级文明社区”、“全国商业示范社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等称号。
道路少有直通线 交通安全有保障
小区在建设之初,就以“组团式”进行规划。如果从上空看,整个小区像是一个八卦图形,7个较大的组团组成了整个般阳社区。
主路宽9米,小路宽6米,小区内的道路很好通行。更有特点的是,小区道路很少有直路,车辆从一个入口进入后,需要多次拐弯才能从其他出口离开。所以,车辆进来以后会自觉减慢车速查看路况,大大保障了车辆通行和路人的安全。据齐昌霞介绍,从建成到现在,小区内没有发生一起大的交通事故。
经过科学设计,虽然小区建成较早,并没有车库及地下停车位,但是车辆通过上路牙石停放或者靠路边停放,加上楼间距较大,居民从未因停车出现车辆停放纠纷。
小区内有早市 生活用品下楼即购齐
早起下楼逛早市,这已经成为小区居民的每天必不可少的功课。
从小区西入口进入,东西路与南北路的第一个交叉口就是早市的起点,80多个摊位绵延500多米一直到小区最南边的沿河路。在这儿,居民可以把一天要用到的肉类、蔬菜、特色农产品,甚至衣物等一次性购齐。无论是对腿脚不便的老年人还是对工作紧张的上班族来说,都非常便利。
这是封闭式小区没有的“福利”。作为淄川城区最大的早市之一,般阳社区的早市也吸引了周边几个封闭式小区的居民。据齐昌霞介绍,自从她2007年来到居委会,这个早市就已经形成。居委会对商贩收取一定的摊位费,由专人负责打扫卫生,保证了道路卫生和早市的经营秩序。
“小区里有早市,有大、小超市好几个,各种特色餐馆,还有幼儿园,不出小区就能满足生活需要。”小区王维刚觉得很便利,“别的小区可能要走出很远才能找到超市、商场买东西,这里一下楼什么都能买到。”
虽然小区建成时间长,房子略显陈旧,但因为居住舒适、交通便利等原因,很多居民都愿意在此处买房居住。
绿化面积60%以上 居民幸福感强
2014年,淄川区投资1100万元对般阳社区进行老旧小区改造,安装25个监控摄像头、85盏路灯,改造供水供热管网,并投入110万元对小区进行绿化改造,集中清理绿地上种菜、种农作物等情况,小区内破绿改绿现象不再发生。目前,小区绿化面积在60%以上。“我们的楼间距本来就比其他小区宽,而且楼前楼后都有绿化,绿化面积比楼房还宽。”齐昌霞自豪的说。
今年,小区投资近4000万元进行既有建筑保温节能改造,提高楼房保温效果,并计划按照7个组团各自的特点,对外墙进行不同颜色的粉刷,让小区焕新颜。
在般阳社区最大的文化广场上,老年福合唱团的演员们正在排练节目。笔者看到,小区内大小文化广场有5个,这些广场面积占到小区面积的十分之一,吸引了诸多居民前来游玩。在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老人们有的打乒乓球、有的玩棋牌,不亦乐乎。这个面积600平方米的日间照料服务中心里有活动室、保健室、多功能室、阅览室等,日接待老人百余人次,并成立了老年合唱团、书法、太极剑、京剧艺术团、二胡、棋牌、乒乓球、健身娱乐等各类组织,成为全区首家居家养老日间照料服务试点单位。社区的演员们“逢节必唱”、“逢节必演”,提高了居民幸福感。
采访中,居民齐文礼认为,小区开放有利有弊,主要的弊端在于安全没有保障。据了解,般阳社区在没有封闭管理的状况下,主要通过在小区内安装的视频监控设备以及派出所巡逻车进小区内巡逻来保障安全。曾有5号楼的一位居民丢失汽车,公安机关通过查看小区监控为失主找回被盗车辆。但是,财物被盗问题无法根本解决。“开放式小区需要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才行得通,停车问题、安全问题、环境问题、公共空间等问题解决好了,居民才能住的安心。”居民刘清慧说。
闫盛霆 郗文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