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爱心“熊猫”创新公益新模式
淄川:爱心“熊猫”创新公益新模式三月收集旧衣服20余吨
近段时间,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的不少居民发现街头出现了几只呆萌的“大熊猫”,这是何物?走进一看原来是爱心捐衣箱,憨态可掬的卡通形象,吸引了许多小朋友争相合影。
街头设立爱心捐衣箱,针对淄川区的这一创新做法,市民在拍手叫好的同时纷纷行动,捐衣箱天天爆仓。短短三个多月的时间,就已收到爱心捐赠的旧衣服20余吨,在寒冬内传递出暖暖的正能量。
职能延伸,设立爱心“熊猫”
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里一些过时的旧衣服留着占地方、扔了挺可惜、捐赠又没地方,这块“鸡肋”如何处理成了令市民头疼的难题。
“近年来,我们的环卫工人在收运垃圾时,经常会发现一些被当做垃圾扔掉的衣服,大部分都很新,看着就心疼,完全都能再用。”谈起安装爱心捐衣箱的初衷,淄川区环卫处保洁大队的大队长王维刚深有感触的说。
为了解决大家的难题,也为了传递一份爱心,2015年11月15日,淄川区环卫处在鲁泰体育场和留仙湖南门安装了2个“大熊猫”爱心捐衣箱。后来为了更好方便市民捐赠,又相继在颐泽社区、般阳生活区及吉祥广场附近安装了3个。
2月26日,笔者来到位于留仙湖南门的爱心捐衣箱处,1.8米高的“大熊猫”,肚子圆鼓鼓的,一看就能“吞”下不少衣服。
正巧碰到一名中年男子提着一大袋旧衣服前来捐赠,只见他在“大熊猫”的鼻子处,轻轻一拉,入口就打开了,他把整袋的旧衣服放入托盘,往上一合衣服就掉入箱内了,动作非常熟练。一打听才知道,他叫孙全丰,是附近樊家窝村的居民,已经来捐过好多次了。
笔者看到,在“大熊猫”的肚子上还有一个带锁的回收门。王维刚介绍,工作人员每天都会定时开锁两次,及时把回收到的旧衣服清理运走。
在“大熊猫”的背面,社会人员捐助、管理员收集整理、分类清洗消毒、向社会困难人员救助或制作擦拭工具等捐衣流程,用红色字体标注着,很是醒目。
为何要选择“大熊猫”样式的捐衣箱呢?“主要是其卡通形象比较呆萌可爱,能够更好地引起人们的注意。”王维刚解释说。
市民踊跃,捐衣箱天天爆仓
在山水缘小区居住的55岁的王荣芳领着2岁小孙女,提着一大包旧衣服来到留仙湖南门的“大熊猫”处捐衣服。笔者看到,王荣芳的这包衣服,大部分七八成新,而且洗得干干净净,叠得整整齐齐。她告诉笔者,这样既不浪费东西又能献爱心,非常好。
69岁的李凤英是负责打扫将军路留仙湖南门附近350米这一路段的清洁工,据她介绍,自从安上“大熊猫”,每天前来捐衣服的人很多,尤其是早上晨练或者晚上散步时。
笔者在鲁泰体育场和般阳生活区等几个爱心捐衣箱处发现,“大熊猫”的嘴里都塞满了整袋的衣服,甚至周围的地上也堆满了编织兜、塑料袋等包装好的旧衣服。
据王维刚回忆,最开始他们安装了2个爱心箱,只是派洒水车司机顺道收运一下,并没有安排专人。但第一天,不仅“大熊猫”被塞得满满的,就连周围地上都堆满了,完全超乎想象。为此,淄川区环卫处专门安排专人、专车,早晚各清运一次。但即便这样,捐赠的旧衣服还是经常会爆仓。
尤其是今年春节期间,一天两次根本无法把旧衣服清运完,主要是中国人都有春节前打扫卫生的习惯。“那段时间我们一天至少清运三次,最多的一天我们一共拉了8车。”
“设立这些爱心捐衣箱,不仅让市民的旧衣物有地放、有处用了,更主要是可以减少垃圾量,变相实现垃圾分类。”王维刚说。据悉,为了更好的方便居民捐赠,淄川区计划再在其他生活区或广场安装20个“大熊猫”爱心捐衣箱,目前正在订做中。
分类处理,传递浓浓爱心
短短两个月就有20多吨,如此多的旧衣服,收集起来都去了哪里?旧衣服的最终去向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
为一探究竟,笔者来到淄川区环卫处的旧衣服收集管理处,院内洗衣机正在“工作”,而楼上100平方的分类消毒室内,几台紫外线消毒器正在消毒,工作人员陈小成则正在把收回来的旧衣服简单分类,毛衣、棉服、裤子……动作娴熟。“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的旧衣服,许多都七八成新,我们随时清洗消毒、分类,并用专柜进行储存。”陈小成说。
工作人员告诉笔者,对于成色好、能用的旧衣服,经过洗涤、消毒等处理后,捐助贫困环卫工人及山区困难家庭;对于部分棉质的、吸水能力强的,经过裁剪制成拖把、抹布等擦拭工具;对于其他的旧衣服作为回收物进行二次利用。
“我们与车友会联合,在蒲家庄举办了旧衣服捐赠启动仪式,下一步还打算多组织一些爱心活动,把消毒处理好的衣服捐给山区贫困群众,真正让爱心传递下去。”王维刚说。
从一面面温馨的“爱心墙”到一个个呆萌的“大熊猫”, 打开的不仅是公益慈善的新模式,更是人们那份浓浓的爱心,传递的是满满的正能量。
闫盛霆 仇慧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