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评:让司法公正成为平凡生活的根基
加大司法改革力度,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通过强化监督,让暗箱操作没有空间,让司法腐败无法藏身,让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没有机会,最终实现法治兴则中国兴,法治强则中国强。3月13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听取“两高”工作报告。严查基层腐败、严惩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打击金融证券等领域犯罪……“两高”报告中的诸多“干货”,影响你我的生活。
每年的“两高”报告都引人注目,今年也不例外。关注“两高”报告,不只是关注“两高”去年做了什么,今年要做什么,而是因为“两高”报告中所涉及的法治主题,与国家的法治航向有关;所进行的司法改革,与公平正义有关。所有这一切,都与我们每个人有关。
卢梭说过,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小到文明过马路,大到依法治国,法治的根基在于公民发自内心的拥护,法治的伟力源于公民出自真诚的信仰。世界上从来没有抽象的法治,也没有凭空生成的法治信仰。我们常说,每一个判例,都是公众法治信仰的基石;而每一次失误,都可能导致信仰的崩塌。正因如此,让公民信仰法律,法律须给公民以信心,司法机关应该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我们之所以必须关注一些个案及其受害者,不是因为与他们沾亲带故,也不是因为遭遇了类似不幸,而是因为这一个个卑微个体的遭遇,让我们刻骨铭心地感受到一旦遭遇冤假错案就可能家破人亡,更意识到司法公正极其重要,一旦司法公正受到挑战,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就被洞穿。
司法公正从何而来?离不了司法改革。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相关决定,就保证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制定了详细举措。当前,司法改革正在稳步推进,无论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还是进一步去地方化和去行政化,乃至构建法官检察官对案件终身负责制等,都是为了促进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
来源:深圳企业新闻网 欢迎阅读! 感谢分享 问好胡老师! 胡老师辛苦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