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海边 发表于 2016-3-31 06:28:51

2016年“3·15”特别报道(13):“工匠精神”是对从事的专业情有独钟

受访人:太重集团公司“樊志勤创新(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 樊志勤“我认为,‘工匠精神’,首先就是要热爱本职工作,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情有独钟,这样才能做到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3月29日,太重集团公司焊接技术培训中心,太重“樊志勤创新(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樊志勤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曾救场航天发射

  1979年出生的樊志勤年龄不大,资历可不浅——19岁参加工作,一干就是17年。十几年如一日的刻苦学习和探索创新,使他从一名焊接车间的普通电焊工,一步步成长为焊接技术培训中心电焊工、试验员、培训教师、创新工作室负责人。他曾以精湛的操作技能获得太重集团技术比武第一名;在太原市职工技能大赛中夺得焊工比赛第一名,荣获了太原市“技术状元”称号,并荣记了一等功;之后,他代表太原市参加了第二届山西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一举夺得了全省焊工比赛第三名和团体第一名,并荣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和“三晋技术能手”称号。2006年,樊志勤被破格晋升为技师;2007年晋升为高级技师,成为当时太重最年轻的高级技师;2013年被山西省评为享受省政府津贴的高级技师;2014年荣获了“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并被太重集团授予“技术明星”的荣誉称号。同时,樊志勤还获得了国际焊接技师、山西省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焊接裁判员、省机械电子行业专家等资质,其所在的创新工作室被省人社厅授予“大师工作室”,并荣获了2014年度山西省机械冶金建材工会联合会的“十大创新工作室”和“五一劳动奖状”。

  太重是我国航天发射塔架的主要生产制造基地,这里面就有樊志勤的一份功劳。2011年天宫一号飞船发射成功后,发射基地在随后对设备的检查中,发现发射架的翻板铰链出现了断裂。此时距离神舟八号飞船发射的时间越来越近了,翻板铰链断裂的问题必须立即解决。部队首长急如星火地向太重电函求援。接到命令后,樊志勤立即和相关设计人员一道赶赴基地。在基地现场,凭着多年积累的焊接技术和修复经验,樊志勤与专家们一道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可行的修复方案。修复工作开始后,樊志勤冒着凛冽的西北风在发射塔架上亲自动手操作,每天一干就是十五六个小时,对整个塔架作了全面检查和修复。这次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得到了基地首长的高度评价。“有位首长还想让我去部队工作,说根据我的专业技能水平,他完全可以特招我入伍……”说起5年前的那段往事,樊志勤自豪地笑了。

  高技能人才练兵场

  几年来,凭着一手超人的技能,樊志勤先后修复了济钢机架、忠旺机架、钢轮热线60MN压机、秦山核电站吊具、加压气化炉、各类挤压机缸体、柱塞等,累计为国家和企业挽回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万元之多。丰富的实战经验最终上升为理论总结,其间,樊志勤在国内期刊发表的《大型轧钢设备开卷机直齿圆柱齿轮的焊接修复性研究》论文,被纳入国家《轧钢设备全套技术》标准。

  衬套是太重某一名牌产品的重要部件。之前的衬套生产过程中,由于技术不到位等原因,使得合金厚度不仅厚,而且不均匀,加工和使用中常常出现合金局部脱落现象,导致合金浪费比较严重,生产成本高居不下。樊志勤带领工作室的成员四处走访取经,与国内有关技术专家多方联系,不断开拓思路,试验,论证,失败,接着再试验……两年后,他们终于制定出一套先进的改造方案和生产工艺。按照他们设计的工艺改造后,衬套的合金厚度可以控制到2.5mm-3.0mm,且厚度均匀,同时合金表面质量及加工精度也有了大幅提高,使合金成本一下子降低了60%,每件产品平均可节省合金100千克,每年节省合金价值超过1300万元。而且,与原来的旧工艺相比,这项新工艺还在电能及钢板原材料消耗、环保达标等方面体现出了巨大优势,达到了当今国际领先水平,为国家节能减排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太重的创新活动中,樊志勤和他的创新工作室一直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一批批全新的研究成果在这里相继涌现——《起重机端梁K型坡口影响焊接的因素》《合金模具钢H13、50CrMnMo材料的焊接修复》《高强钢焊接材料的研究与应用》等。樊志勤发明的《CO2气体保护焊插入式管板垂直(水平)固定焊》技术,获得了太原市高技能展示三等奖;《不锈钢复合板的高速焊接》技术成果在太重集团公司获得三等奖,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为了把这些宝贵的创新成果推广到全国,樊志勤把自己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成果加以总结提炼,撰写了《气体保护焊药芯焊丝在金属结构行业中的应用与探讨》、《09MnNiDR低温钢脉冲气体保护焊焊接工艺的试验研究》等具有较高科技价值的论文,在国内科技期刊上发表,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樊志勤的创新工作室,被誉为“高技能人才的练兵场”“造就中高级焊接技术人才的摇篮”。先后有1000余名焊接操作人员在这里得到樊志勤的言传身教,取得了相应的资质证书,其中多数人晋升为技师和高级技师。“薛利欣、魏杰在2015年太原市技能大赛中获个人前二名、团体第一名,韩志宏、薛利欣、冯鹏伟在2014年山西省机电行业技能大赛中分获个人前三名、团体第一名,魏杰、薛利欣代表太原市获2015年山西省技能大赛个人第四、第五名、团体第二名……”说起自己的学员,樊志勤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持续的技能培训最重要

  樊志勤认为,创新在于发现,在于琢磨,更多的是思维上的改变,而工匠精神的精益求精,正是创新的一种体现。“比如说,智能手机都是触屏模式,刚开始,冬天人们戴上手套,就不能接打电话了。有人一琢磨,把手套上每个手指头接触手机屏幕的地方都挖一个洞,这样不用摘手套也能触屏了,这就是创新。当然,后来就有了一种手套,不用挖洞也能触屏,这也是创新。创新有大有小。热爱这个行业,多想一想,多琢磨一下,你会发现,有好多东西是可以改变的。”樊志勤说。怎样让技术和技能人员富有“工匠精神”,让技术和技能人员往“工匠”方向发展?樊志勤认为,持续的技能培训最重要。“我刚才还看到一个报道,说首钢的一位劳模和国内某知名大学的书记说想去该大学学习,书记表示有难度。劳模就问书记:‘我就是想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演艺界、体育界的明星能去你们那里学习,我为什么不能去?我文化程度是初中毕业,我还是全国劳模、技能能手呢!”樊志勤表示,在好多发达国家,技能人员工作几年或几十年后还可以继续去专业院校深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技能,而这一点,目前在国内几乎是不可能的。
  本报记者 高桦 来源:山西新闻网

幸福海边 发表于 2016-3-31 08:14:42

工匠精神,首先就是要热爱本职工作,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情有独钟,这样才能做到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

幸福海边 发表于 2016-3-31 08:16:35

1979年出生的樊志勤19岁参加工作,十几年如一日的刻苦学习和探索创新,使他从一名焊接车间的普通电焊工,一步步成长为焊接技术培训中心电焊工、试验员、培训教师、创新工作室负责人。

幸福海边 发表于 2016-3-31 08:17:00

他曾以精湛的操作技能获得太重集团技术比武第一名;在太原市职工技能大赛中夺得焊工比赛第一名,荣获了太原市“技术状元”称号,并荣记了一等功。

幸福海边 发表于 2016-3-31 08:17:20

他代表太原市参加了第二届山西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一举夺得了全省焊工比赛第三名和团体第一名,并荣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和“三晋技术能手”称号。

幸福海边 发表于 2016-3-31 08:17:42

2006年,樊志勤被破格晋升为技师;2007年晋升为高级技师,成为当时太重最年轻的高级技师;2013年被山西省评为享受省政府津贴的高级技师;2014年荣获了“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并被太重集团授予“技术明星”的荣誉称号。同时,樊志勤还获得了国际焊接技师、山西省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焊接裁判员、省机械电子行业专家等资质,其所在的创新工作室被省人社厅授予“大师工作室”,并荣获了2014年度山西省机械冶金建材工会联合会的“十大创新工作室”和“五一劳动奖状”。

幸福海边 发表于 2016-3-31 08:17:54

幸福海边 发表于 2016-3-31 08:18:05

幸福海边 发表于 2016-3-31 08:18:14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6年“3·15”特别报道(13):“工匠精神”是对从事的专业情有独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