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帖965期“班组员工的成长”:梁欣欣:“我成长,我快乐!”
965期“班组员工的成长”跟帖:梁欣欣:“我成长,我快乐!”
陈良栋
三年前,毕业于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的梁欣欣,来到山东新汶矿业集团华丰煤矿顶峰热电公司电气车间热工班当一名普通员工。当问及她的感受时,她说:“我成长,我快乐!”
成长之一:技能强了
刚进公司时,公司给梁欣欣他们每人安排了一位师傅,实行一帮一,一带一的“师带徒”方式,开展了“三个环节”培训法,即:由师傅带着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性能的“认知实习”环节;在师傅的指导下,进入岗位实习,提高业务技能的“生产实训”环节;个人进行独立顶岗操作,以进一步提高岗位技能,增强动手能力的“顶岗实习”环节。师傅们按照“三个环节”,采取先示范后让他们操作的方式,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技术传授给他们。后来,梁欣欣又参加了四期技术改造,和热工班同仁一起安装并调试了DCS系统和电动门。成长之二:文化高了
“到今年12月,我就拿到华北电力大学的本科毕业证书了!”梁欣欣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其实,拿“证”的背后,更重要的是她们学习力的持续增强。年初,该公司创建学习型班组,经过11个多月的实践,班组员工充满了学习的热情。“如果不是公司这么重视学习,也许俺早就放弃拿证了。”梁欣欣很有感触。顶峰热电公司热工班组成功实施了“三个原则”有效激励机制,即: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起来的“物资精神相结合激励”原则;建立实施符合班组实际的“利用多层次激励机制”原则;考虑班组员工在性别、年龄、职务、文化层次方面存在的差异,实行差别激励的“根据差异性差别激励”原则。 成长之三:心态好了
“开始,有时会感觉工作枯燥,出现情绪低落,后来,班组倡导‘快乐工作’,心态真的变好了。”梁欣欣若有所思。有这种感觉的人并非她一个,笔者调查了一下,和她同时工作的10多名大学生,持有这种观点的竟占到了九成。拥有工作上的好心态源自他们有一个令人快乐的环境。热工班制定了人性化制度,避免了等级化,在班组内部创造了一个平等相处的工作环境,每一名员工在面对决策层时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该班组还为员工设计了良好的职业规划,使他们与班组共同成长,让“努力工作”成为每一名员工自发自愿的行为,从而上升为“快乐工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梁欣欣等10多名班组员工逐渐成为了技术骨干,有的甚至已经走上管理岗位。
Re:跟帖965期“班组的成长”:“我成长,我快乐!”
各位老师早上好,敬请指点小稿,主标题中漏了“员工”二字,已加上。 这是符合主题的稿件,比较看好。 引用第2楼浅秋于2009-11-18 07:43发表的:这是符合主题的稿件,比较看好。 p_w_picpath/back.gif
哈,曲老师来得够早,我们一起完善此稿好吗? 让我来提意见,我就直说了。一是部分语句的通顺性,像“更快更好地学习技术和胜任工作”语法上存在问题,二是解释性的语句太多,没有必要。“认知实习是由师傅带着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性能,增强感性认识;生产实训是在师傅的指导下,进入岗位实习,提高业务技能;顶岗实习是进行独立顶岗操作,以进一步提高岗位技能,增强动手能力。 ”这段完全可以转变写法,写成梁欣欣的师傅是怎么教他的。再就是公司行为概念较重,班组自主行为不突出。个人意见,谨供参考 引用第4楼朱玉琳于2009-11-18 08:06发表的:
让我来提意见,我就直说了。一是部分语句的通顺性,像“更快更好地学习技术和胜任工作”语法上存在问题,二是解释性的语句太多,没有必要。“认知实习是由师傅带着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性能,增强感性认识;生产实训是在师傅的指导下,进入岗位实习,提高业务技能;顶岗实习是进行独立顶岗操作,以进一步提高岗位技能,增强动手能力。 ”这段完全可以转变写法,写成梁欣欣的师傅是怎么教他的。再就是公司行为概念较重,班组自主行为不突出。个人意见,谨供参考 p_w_picpath/back.gif
好的,按照您的要求,俺修改一下,谢谢朱老师了。 学习良栋老师的大作哦! 比较看好 学习良栋老师的大作 引用第6楼笑看今朝于2009-11-18 08:09发表的:
学习良栋老师的大作哦! p_w_picpath/back.gif
感谢光临并指点。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