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君 发表于 2016-4-21 21:54:10

又闻槐花香

        清明前后的日子有点喜怒无常,一会儿晴朗,一会儿阴天,就跟小孩子脾气似的说变就变,一会儿让你想穿衬衣,过不了几天又让你冷得感觉如冬日。临近谷雨就好多了,当第一声春雷带着春雨淅淅沥沥的飘落下来后,第二天略带湿气的阳光透过槐树的新叶,此刻,最让人心醉的便是小站外大堤两边的槐树上摇曳的槐花香了,那一串串挂在树梢的洁白,那槐花恣意随性的样子,就如微缩版的风铃随风摇曳,阵阵飘来甜丝丝的味道直沁人心脾。

  每到这个时候,我最羡慕的就是追花的养蜂人了。他们一路从南方追花而来,从油菜花、桃花、梨花······慢慢由南往北一路追来,将甜蜜带给千家万户。简单的帐篷房和生活用品,几十箱的蜜蜂就是全部家当,边走边买现产的蜂蜜,过着“游牧”般的自由生活。等这里的花期一过,他们马上又向北继续追赶,年年往复。

   有时候晨练路过养蜂人这里时,就会碰到养蜂人穿着厚衣服,戴着防蜂的纱帽在取蜜。他们首先从蜂箱里取出取出巢框,然后用刀去除蜡盖,这是蜜蜂用来储藏蜂蜜的一层蜡质,再把干净的巢框插入摇蜜机,开始用力手摇摇蜜机,把蜂蜜甩出来,经过过滤整个过程就算大功告成,带着馨香的花蜜就可以出售了。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上学或者放学途中,我们女生喜欢采摘一些槐花,用它编成象征性的花环戴在头上,或者套在手腕上,让自己身上弥漫着淡淡的槐花香。有时候也会摘一串槐花,小心地放在嘴里咀嚼,马上会感觉清甜可口,在物资及其匮乏的那个年代,这也算是自然赐予的佳品吧!想起年少时那些平淡而简单的快乐,想起槐荫下清凉的夏天,现在的初绽遇见旧我,仿佛是感情回归后的放纵,是思念煎熬后的释怀,是落叶飘零已久终于可以落地的一次热情拥抱。

当然,也有不少市里的人来采摘槐花回家,用它来做成美味佳肴。在我们家里,母亲只会用槐花烙“锅贴”,她先用开水将洗净的槐花焯一下,然后和面粉搅和在一起,再往里面打上鸡蛋,烙出的“锅贴”香味着实能让我兴奋不已,垂涎欲滴。现在想来,那时的生活虽然清贫,而那槐花“锅贴”留下的芬芳,确记忆永久。如今,我也学会了用槐花包包子,放点五花肉和少许的韭菜提味,包子也是味道可口,回味无穷。

随着城市化建设加快,自由散漫生长的槐树在我们的视线中正渐渐地减少或消失,小站外大堤上由于绿化改造,只能看到一些它们孤单的身影,大部分已经被循规蹈矩的紫槐代替,加上人工种的草和一些景观树,越发少了几分熟悉地亲切和自然,多了几分呆板和雕琢,让人越是想槐树落叶后的苍劲,以及暖春时节的婆娑和初夏的清香扑鼻。

   槐也被称作国槐,《周礼》记载,周代朝见天子时,三公须面向三棵槐树而立。而这三槐,则分别喻示国家三个极为重要的官位。而槐树以其稳重、不张不扬、不惊不诧的品性,以及槐花淡然的芬芳,得到人们的喜爱。文学大家们对它更是钟爱有加,像“新红学”的开拓者俞伯平老先生就自号古槐老人,梁实秋的《槐园梦忆》集,钱钟书撷诗而名的《槐聚诗存》,和汪曾琪的《人间草木?槐花》,都是写槐花的名篇。名家心中的槐树立于天地之间,一缕槐香牵起的是那思绪无限。

  都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求,一曲一场叹,一生为一人。槐树生长北国,错落而无章,没有前生今世的追梦。它在一畔城湖的堤边,静静地生长,静静地花开,不芳艳夺人,只有香郁浓重,只是淡淡的开,守着自己的四季。看它仿佛看岁月绵长,雕刻了旧时的模样,依旧心情如昨,不悲不惧,不忧不伤,只等到西垂的夕阳,来一个盈盈浅笑,如初绽般温馨美好。

总之,槐花不管看、闻,还是摘下来就吃,以及其它不同的做法,都因新鲜而格外美好。

煤缘 发表于 2016-4-21 22:01:41

学习了,问好老师。

羊君 发表于 2016-4-22 06:47:08

回 1楼(煤缘) 的帖子

感谢白老师的来访!

羊君 发表于 2016-4-22 06:53:00

感谢白老师的来访!

羊君 发表于 2016-4-22 06:57:27

回 1楼(煤缘) 的帖子

问候白老师!周五快乐!

羊君 发表于 2016-4-25 19:49:08

盛开的槐花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又闻槐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