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忠贞
“时穷节乃现”,看到这句话,我脑子立马会想起那个创作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要是脑洞大开的话,还会冒出那个创作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翤同。
当然,在现代电影里也是可以找到这样的桥段的,共产党员就义前,昂首挺胸大义凛然从容赴死,镜头不时给他或她坚毅的表情来个特写,在敌人的枪口即将射出罪恶的子弹前,几句话从他们的口中喷薄而出:“怕死不是共产党员”,如果时间允许,接下来再接一句“共产党万岁”,然后配合他们就义的决心,枪声密集响起,一个或一群为了共产主义信仰的坚贞战士去见了马克思。
不知解缙、王艮、胡广如果穿越到现代并成为了共产党员还有幸身陷囹圄在革命意志的考验前会作何表现,但至少他们也慷慨激昂过,但出于何种考量或沉默流泪或做义愤填膺状,恐怕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不久发生了一件大事,儿子朱棣把孙子朱允炆赶跑了,自己逆袭成了九五至尊。攻陷金陵后,朱棣并未急着进城,而是在等,等什么呢?关于这一等有很多说法,但有一种深意我猜测是有的,就是希望建文帝的近侍大臣们选边,为自己本就站不住脚的王加白增加点砝码。当然,如果大臣们都能识时务地被等来,建文帝又不幸在混乱中死去,这个如意算盘打得就更响了。事实证明,朱棣的确等来了很多被称为柱石之臣的人,这当中就包括解缙,这个后来那个旷世绝作《永乐大典》的总编修。
从解缙当时的举动来看,拥抱新主子当没有犹疑,起码犹豫的不久。但如果知道他之前表演的人恐怕不会这么想。据说朱棣在城门外扎营等待的时候,同为建文帝近侍的解缙、王艮、胡广对于未来走向是有讨论的。讨论情况是:解缙陈说大义,胡广亦慷慨激昂,并表示与朱棣的谋逆之举不共戴天,以身殉国是必须的。而王艮却不说话,只是默默流泪。
如果只是这三个人讨论一番作鸟兽散也就罢了,偏偏这一幕被一个叫吴溥的人和他的儿子看了个正着。估计小吴早就看得内牛满面了,不然不会说:“胡叔有如此气概,能够以身殉国,实在是一件好事啊。”不知当时胡广听了这话会不会脸红,但胡叔显然对邻居的财产还是很关心的,因为就在父子为谁会殉国争论不休时,窗外传来了他胡叔亲切又暖心的话语:“现在外面很乱,你们要把家里的东西看好啊!”哎,听到这些话,估计小吴伤心总是难免的了,幼小的心灵咕嘟咕嘟的得流多少血啊,既然胡叔殉国只是说说而已,那只有把殉国的热望寄托在解伯伯身上了。但如果小吴穿越到现在翻一下《明史》对解伯伯表现的描述,估计不是心灵抽象地流点血了,应该是当即吐血而亡。其实字就仨:“缙驰谒”。可这还不叫人吐血吗,说好的大义呢,你这是用奔驰的速度投敌啊!
啥都不说了,最经得起考验的当是王艮同志,这个默默流泪的闷葫芦回家对妻子交代一番就把自己解决了,要知道他殉国的主子可是建文帝啊,就是这个建文帝因为其相貌丑陋把状元给了第二的胡广,难道他不该心生怨气、咬牙切齿,欲见其被朱棣取而代之而后快吗!可是,这个同志自杀了,是被封建思想荼毒了?还是因为误交了解缙、胡广这两个损友?我只知道,王艮的表现,当时是为人称道的,就是放在现在,经互联网一传播,也是会被点32个赞的。
所谓忠贞是什么呢?我不清楚,我只知道这绝不是挂在嘴边的东西,李克强总理不说了嘛:“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喊得多了,就在怎么喊上下工夫了,叫他为你死心塌地,叫他为你去死,你想多了吧!
,
好文章,有深度,也有味道,点赞!
回 1楼(李鲁山) 的帖子
谢谢李老师雅评,问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