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xpzp 发表于 2016-5-3 22:11:19

“溜须族”评职称

“投其所好,打溜须(拍马)”,凡有人群处,必有此“族”。

  溜须者,是替人抹拭胡须使之顺溜;拍马者,是拍着马屁股称赞马。此乃两个典故,前者源于宋代寇准,说名丁谓者受宰相寇准提携,担任了参知政事的职位,对寇准非常恭顺。一次寇准与丁谓等同僚吃工作餐,不小心胡须上沾上了饭粒,丁谓见状忙上前去将其从寇准胡子上小心顺下,并将胡须梳理整齐……旁人看了“大打喷嚏”,谓之“溜须”。“拍马”则从元朝民俗“演化”为阿谀奉承之“惯招”。二者由于“志同道合”所以成了一个“组合”。今古纵观,疑义相析,“溜须拍马学”博大精深,套用今天的标准,亦可用职称区分为三个层次。

  “溜须族”如何“评职称”?

  因《红楼梦》而“著名”的“门子”,属于初级。《红楼梦》第四回“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说贾雨村出任就遇官司:薛蟠为抢小英莲打死冯渊。曾为“葫芦僧”的门子(侍候贾的差役),自作聪明,不但直揭了贾的老底,又忘乎所以,替主子断案,这等未谙门径便大包大揽以为讨好,境界“太低”,自然没有“好果子”可吃。

  高俅踢“蹴鞠”是一名高手,不过在“溜须”行只能混上“中级职称”。“水浒”载:只为小吏的高俅凭一记漂亮的“鸳鸯拐”,得到“蹴鞠”迷端王(后为宋徽宗)的青睐,竟平步青云。拍马屁至此,“一脚踢出了高官”,应属拍得有一定“技术含量”,过程也似乎“回肠荡气”,但他是被动上阵,属于“天上掉馅饼”型。

  要论“溜须族”高级、副高级职称,我更想说说今朝。笔者单位一直流传着“扛竿行走”的称号,说得是前总裁“胡作为”,自然紧密地围上一群“捧臭脚”之徒。此“胡作为”爱出游,某位“扛竿行走”立刻奉上高档相机,且主动请缨陪同。有了作品,这哥们又忙去推介谋奖、登报宣传,紧接着是办影展……“胡作为”先获了“总裁摄影奖”,又在展后收到不少高价“订单”。这“扛竿行走”即获擢升。马屁拍到了这层次,“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正高职称“教授级别”无愧矣。

  无疑,溜须拍马投其所好甚至以售其奸,是一种社会病。重症患者若古之赵高者,以“善拍(马)”而令秦败,实属罄竹难书!再有,“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上有所好,也是此病主要表现。

  近来,习近平总书记屡次提出政治生态问题,暗含对这一现象的鞭挞。若一地官场贪官当道,则拍马屁者自然会从自我保护出发,进而谋求自身利益扩大化,钻研溜须拍马术,以期修炼到家,拿到溜须拍马的“高级职称”。可叹,此等现象于今并未绝迹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溜须族”评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