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今朝 发表于 2016-5-11 21:06:19

【兖矿人】陈忠合:侍弄煤机的“煤海匠人”(5.3)


20岁,高中毕业通过招工成为矿井一名普普通通的综采机司机。

41岁,在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采煤机司机组第四名,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45岁,成为兖矿集团济二煤矿综采战线首位采煤机司机高级技师。

48岁,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

他,是响誉响誉全国煤炭行业的“采煤机大拿”;他,是徒弟不仅遍布井下各个生产一线、生产辅助区队,遍及新疆、陕蒙各个煤炭生产基地的“培训大师”;他,更是28年如一日侍弄煤机,无论何种条件、何种状况,都能在最短时间内让煤机听话的、当之无愧的新时期“煤海匠人”。

他,就是兖矿集团济宁二号煤矿综采一区职工陈忠合。

态度,成就“采煤机大拿”美名

1988年3月,20岁的陈忠合,高中毕业,通过招工来到了矿山,与采煤机结下了不解之缘。

“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为了成为一名最抢手的能够熟练操作和维修采煤机的技术工人,现场,他向实践学、向经验丰富的老工人学、向怀有绝技的技术人员学,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直到问题处理完毕;回家,他向书本学,为此他自费购买了采煤机操作原理与维修、电气维修、电子电路、液压原理基础等专业书籍上百本,100页的笔记本他用了30余本,一记就是28年,不仅有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等相关知识,还有处理问题的心得。

在自学、求教、实践的反复过程中,陈忠合摸索出了一套以“听声音、摸温度、看运行、量数据”为主要内容的“听、摸、看、量”四字故障判断法,使得他在采煤机领域所向披靡、无坚不克。这四字工作法成了他处理煤机故障的“法宝”,无论什么样的煤机故障,他总能手到病除;这四字工作法也使他成为响誉矿山的“名人”。集团公司的技术比武他回回独占鳌头;全省煤炭行业的技术比武他一举拔得头筹;全国煤炭行业的职业技能比赛,他技压群雄,脱颖而出,以第四名的成绩展示了自己的实力,为济宁二号煤矿、更为兖矿集团争了光。从此,陈忠合,这个名字,由孔孟之乡飞向全国。

责任,实现“培训大师”角色转换

为了使陈忠合的绝技得以传承, 2013年12月,陈忠合被兖矿集团济宁二号煤矿教培中心聘为实践训练指导教师。2014年这个矿专门以他的名字命名成立了陈忠合技能大师工作室,致力于培育矿井发展亟需的生产技术技能人才。

“专门为咱成立工作室,对于我这样一名生产一线普通职工来讲,这不仅是一种荣耀,一种信任,更是一种责任与使命,我必须坚定不移的完成好!”肩负着上级领导的信任、嘱吒与期冀,身怀绝技的陈忠合毅然从他热爱的生产一线走出来,一头钻进技能传承工作中,按照“尊重差异、因人而定、按需施教”的原则,形成了以兴趣教学法、实物教学法、拆装操作教学法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独具特色实践培训教学模式,让每一名学员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收获。

对于个别学员中存在的懒惰、投机思想行为,陈忠合的“严、狠”是出了名的。陈忠合工作室管理制度中有三条这样的“霸王条款”:一是不懂装懂者扣5分。二是结业考核及格成绩是95分。三是在煤机模拟操作考核中,4分钟必须完成全部操作工序。在他的培训计划、教学方案中,他精心设计了每一个环节,采用过筛式教育,让每一名职工都能掌握所学知识。“霸王条款”实施以来,至今没有受到任何一个学员置疑。培训结业考核中及格率达到了98%以上。

自2014年以来,陈忠合应矿党政安排、基层单位所需,利用自己的工作室每年培训学员、职工达300人次。

他所编写的采煤机司机手册、采煤机培训教案、采煤机司机培训课件,在2015年度集团公司教育培训成果评比中,分别获得教材类一等奖、教案类一等奖和课件类二等奖。

他所培训过的学员,大多成长为采煤战线上的中坚力量,成为新时期推动矿山采煤技术领域变革的“加速器”。

问题,让他和他的团队成为“创新达人”

“我的工作岗位在生产一线,为生产现场排忧解难,是我的工作信条,更是我们工作室的宗旨与使命”。

济宁二号煤矿素有“地质博物馆”之称,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可想而知。如何确保采煤机在如此复杂的地质条件下正常运行,成为陈忠合和他的团队工作的重中之重。

陈忠合技能大师工作室现有成员18名,均来自采掘生产一线的班组长、技术骨干和生产中坚,涵盖了采煤机司机、综机维修电工、综机维修钳工、液压支架工等多个工种。

为发挥团队智能优势,陈忠合将每周三定为“诸葛会”,由团队所有成员逐一分享安全生产中遇到并解决的问题,解决不了的,带到会上由大家共同讨论支招,第二天就能用上,立竿见影。另外,他还主动将自己的手机设立服务热线,24小时开通,生产一线单位随喊,他及他的团队成员保证随到。据不完全统计,在他的带领下,陈忠合和他的团队成员每月下井都在26个以上,每年下井现场处理问题达50余次,电话处理大小问题达1500余次。

他们还致力于解决生产一线遇到的影响安全生产、制约效益提升的关键问题、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组织开展技术攻关革新和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活动,2015年先后共完成科技创新项目12项,通过推进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创造价值4000多万元;通过设备改造间接创效1500多万元。仅《液压支架抬底座液压系统改造》技术革新项目,每年就可实现降本增效500余万元。

“别人干不了的工作,都是由我及我的团队来完成的,这些是用多少金钱也换不来的!”

干一件事容易,难的是一辈子只做一件事,而且还能把这件事做到极致,做到完美。陈忠合做到了,他在采煤机司机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28年,实现了他“干就要干到最好” 的信条。(范玉秀)

dongzi 发表于 2016-5-11 22:37:42

蓝鹰 发表于 2016-5-12 10:03:21

勤学苦钻成就人生梦想。

屈联西 发表于 2016-5-14 18:06:52

感谢分享!楼主辛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兖矿人】陈忠合:侍弄煤机的“煤海匠人”(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