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为绿叶配红花
管道呼和浩特输油气分公司 白素红在我十几岁那年,翻到父亲包里的一篇《甘为绿叶配红花》文章,看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一直以来,我都不曾真正了解这个在我身边的人。又过了十几年,我借用这个题目再去写写这位一直默默无闻、情愿配红花的“绿叶”,在“父亲节”来临之际,对他说声辛苦了。
------------题记
父亲,1980年10月参加工作,成为中国石油行业一份子,至今已36个年头。当我问他这些年的经历时,他没有说话,头低下,一直看着地板砖,似乎沉浸在了过去经历的种种。
父亲虽然不言语,但满脸被岁月镌刻下来的皱纹,已经悄悄告诉了我答案;那曾经魁梧高大、坚实有力,而现在变得消瘦的身体告诉了我答案;那双会发光、炯炯有神的眼睛已经告诉了我答案;那一摞摞的荣誉证书已经告诉了我答案。
刚参加工作时,爸爸被分配到惠安堡工作。刚二十初头的他,看起来瘦弱,却精气神十足。他把全站人都当作师傅,不懂就问,还会把答案工整的抄在本子上。伴着太阳披着月亮,在小站里,总能看到他里外的奔波。多说一句,多看一眼,多帮一把,多跑一步,都能让他在刚刚起步的工作中有所收获。
父亲总是习惯的翻看随手携带本子上的流程图,与现场设备一一对应着记忆阀号和流程。他跟着师傅一起倒小班、修设备、做报表,遇到问题时,父亲总会乐呵呵的想办法巴结巴结师傅,有时给师傅提早打好热水,有时还会献殷勤一般给师傅点颗烟。师傅好似被眼前这个勤学好问、机灵的小伙子感动了,便不厌其烦的帮助爸爸解决难题。可能是勤奋的缘故,他很快就掌握了岗位工序。
父亲说,夏天最难熬的是零点班,室内没有空调,闷热的喘不过气来。为了确保采集的生产参数精准,他都会到泵房、上大罐反复巡检、量油,一天下来会浑身酸痛,累的不想吃饭。
一次同事竟在值班室发现了晕倒在地的他。面对心疼、掉泪的老婆,他劝说着:“只有这个大家庭好了,咱们的小家才会更好。”
怕父亲营养跟不上,细心的妈妈总会在他饭盒里多放几块肉,被父亲发现后,都会分给孩子们吃。父亲说他是男人,受点苦不算什么。
宁夏的春秋两季狂风肆虐,常起黄风土雾,人走在外面,会被风沙吹着跑,卷起的沙粒和土块打在房间窗户玻璃上哐当作响。每次巡检时赶上黄风,父亲都是如土人儿般的回来,嘴里,耳朵里灌进沙土。
到了冬天,父亲最担心的就是管线冻堵,那时的设备保暖措施与数字监控远不如现在。他每隔一会儿就用开水烫一阵管线,裤脚和袖口经常结成冰渣子,冻得实在难耐时,父亲就会跑到机器轰鸣的泵房,抱着一根粗大的管线取暖。
老天不负有心人,父亲出色的表现被师傅称赞、让领导信任,一有外出学习的机会,单位领导总是让他去。经过十三年的磨砺与考验,父亲被推举为输油运行岗的班长。
父亲说,班长意味着责任。为了带好头儿,他总是第一个到岗,最后一个离开。他会严厉批评在值班室打盹的同事,也会毫不留情的训斥那些在工作区抽烟的人。父亲不知疲倦的教着徒弟们,就如同当初师傅教导他一样。在18年任班长期间,他带着大家的信任和期许,含泪微笑,承担着比一般员工更大的压力和责任。
我经常半夜听到父亲在电话里指导同事:“不要急,你先去看压力和温度,先开阀门,不要动那个开关,再观察,然后再……。”
父亲娴熟的技术,带出了很多徒弟,而这些徒弟很快又成了师傅,有的还当上了技术员、副站长,挑起了生产大梁。父亲就这样默默的站在身后,坚守着平凡的岗位。
父亲熟悉惠安堡站的一砖一木,就如同对家的感觉。他获得的各类荣誉证书非常多,但在家人面前绝口不提。他说,“就是为了把站看好,把油输好”。
那时,在儿女眼中,父亲似一个陌生人,一个八年守岗、不在家过年的人,一个把家务留给妻子的人,一个忽略了家人抱怨的人……
又一次来到惠安堡站,看着光荣榜上穿着笔直的西装、胸戴大红花的父亲,在中国石油管道分公司获得“劳动模范”荣誉时大家投去的敬佩眼神,我似乎明白了父亲坚守的意义。他36年如一日,如当初怀揣梦想般任劳任怨,在平凡的岗位上,无悔奉献了青春。
几年前,按照父亲的安排,我考入了石油院校,如今我已续接了父亲的石油事业,才暮然明白了他的伟大,这时的父亲已不再陌生,他是一位让我骄傲、情愿配红花的“绿叶”。 真是一位好父亲,谢谢作者的支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