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带徒缘何遇冷?
武汉铁路局襄阳机务段是一个拥有近5000名职工的动力运输单位,主要担当襄渝线、焦柳线、宜万线、汉丹线等线路的客货运列车牵引任务,以及日常近400台内燃、电力机车的I级修整备任务。随着铁路新技术、新装备不断更新,企业对日常专业和个人业务技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搞好“传帮带”,促进职工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该段出台了《劳模技师带徒管理办法》,组织青工一对一地与47名劳模签订师徒合同。没想到,在实施过程中,劳模并不“抢手”,一些青工更倾向于经验丰富能说会干的技师。
有职工认为,从爱岗敬业的角度上讲,劳模的确有过人之处。有些劳模有实战经验但缺乏理论知识,传授技术时枯燥乏味。既然是双向选择,我们也可拒绝与劳模签订师徒合同。
还有青工认为,劳模的工作标准高,日常工作比别人要认真负责,要求会更严格,再加上带徒较多,很容易分散精力。选择技师当师傅,更实在。
管理人员认为,劳模在单位是“稀有品种”,是企业的宝贵精神财富,劳模身上有很多闪光点,青工与劳模签订师徒合同,不仅可以学习劳模的业务专长和技术特点,还可以传承劳模爱岗敬业的精神。
在经过与劳模座谈和走访后,部分劳模也抱怨现在的徒弟不好带,有的年轻职工学习业务积极性不高,还有的职工不愿意干脏、累、险、苦的工种。
原铁道部火车头奖章获得者操幸福说:“我们平时一心只想把自己的工作干好、干出色,在带徒方面的确缺乏经验,徒弟成长缓慢。”
针对劳模带徒遇冷现象,该段在反复调研后,认真修订了师徒培带管理办法。一方面结合青工个性特点,为劳模传授带徒技巧,并聘请专业人士对劳模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同时,请专职教师,在理论上指导劳模,力求劳模在带徒传技的过程生动活泼、深入浅出。
另一方面,升级师徒培带合同相关标准,加大劳模带徒奖惩力度。培带期间,徒弟参加各级技能比赛获奖,劳模按比例给予奖励;对见习期间就能够单独作业,且鉴定成绩达到优异的,师徒双方共同奖励。反之,如果在期限内鉴定不合格者,师徒双方均会受到处罚。
此外,该段职教科还定期对师徒培带情况进行跟踪检查、指导,确保师徒培带质量和效果。
此办法完善之后,徒弟对劳模更加理解和尊重了,47名劳模,短期内都有了自己的爱徒,师徒之间关系更加紧密了,许多劳模放弃休息时间和徒弟一起探讨故障处理办法、应急处理知识等,在全段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汉丹客车队司机程灵令为参加铁路总公司技术比武,与他的师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聂德军一起恶补平稳操纵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程灵令前不久获得铁路总公司和谐D3C型机车平稳操纵第二名的好成绩,路局授予程灵令“标杆司机”,聂德军也获得了最佳劳模师傅。
来自中工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