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滩矿:发挥政治优势 助推逆势发展
在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的新常态下,东滩矿坚持“形势变到哪里教育就跟到哪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尤其是在思想引领、铸魂育人、和谐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为矿井提质增效、逆势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和有力支撑。
观念转变引领行动突围
没有思想的先导,就不会有行动的跟进;思想上能否破冰,直接决定着行动上能否突围。东滩矿把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始终放在思想观念的转变上。党委中心组成员遵循“学理论、议大事、转观念、出思路”的功能定位,坚持好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制度,丰富学习内容,既学党建理论、上级精神,又学法治兖矿、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业务知识,着力提升班子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结合开展“四转四提”活动,在全体员工中开展了一场深入持久的“头脑风暴”。围绕“形势有多难、任务有多重、我们怎么办”等主题,区分领导人员、党员干部、机关人员、普通职工、社区家属、离退人员等不同层次,持续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大讨论活动,形成了一心一意谋发展、齐心协力度难关的共识。利用专题访谈、基层宣讲、征文比赛、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形式各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以及电视、报纸、宣传栏、文化长廊、网站、论坛、QQ群、微信平台等载体方式,畅通渠道,主动引导舆论,回应员工的各类诉求,凝聚起矿井创新发展、转型提效的强大合力。
先进典型引导见贤思齐
东滩矿把发现、培养和塑造先进典型作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内容,把各类先进典型及时选树出来、宣传出去,充分发挥其示范、引导、辐射作用,用榜样的力量鼓舞和动员广大职工为推进矿井发展作出新的贡献。通过规范整合矿内各类先进评比,坚持开展争创“最美安全卫士、最美敬业模范、最美管理能手、最美道德楷模、最美技术尖兵、最美服务明星”六类最美个人及“最美团队”,培育一批在矿内外立得住、树得牢、叫得响的先进典型,通过发挥“最美东滩人和事”的示范带动作用,倡树矿井新风正气,打造优秀企业文化,并与依法治矿、依法育矿相结合,持续提升矿井改革发展正能量。近年来涌现出的最美东滩人有全国劳模于宝兴、感动中国“十大杰出矿工”蔡先锋、全国安全管理标准化示范班组运转工区大筒班、山东省煤矿金牌班组综采工区第二生产班、山东省管企业道德模范刘泗春、“山东好人”耿勇和济宁地区涉外第一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徐斌等。
让人人都有出彩机会
该矿大力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按照树立一个,培养一群,带动一批,造就一代的“四个一”工作思路,打造技能竞赛、人才激励、探索交流、首席技师“四个平台”,定期开展劳模技能大师工作室、技术大讲堂、岗位技术比武等活动,打开职工成长发展通道。通防工区瓦斯监测工潘兴波是一名只有技校学历的普通矿工,由于善于钻研、勤于思考,先后参与或单独完成多项小改小革,矿井专门为他打造了“潘兴波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室成立以来,成功破解重大技术难题11项,个人也从矿井技术明星迈入到山东省首席技师和煤炭行业技能大师行列。目前,全矿已取得职业职工证书数达3038人。着眼于矿井今后的人力资源接续,积极落实青年人才培养措施,为青年人才的全面发展铺就快速成长的高速路。另外,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强化对后备干部的梯队储备,完善科学规范的绩效考核机制,坚持向有基层工作经历,会管理、能吃苦、善创新的人才倾斜。
围绕中心转职能强服务
该矿坚持把生产经营的重点、难点、薄弱点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攻方向。针对当前安全压力和指标任务压力较大实际,着重构建“安全宣传到头面、安全教育进班组,安全现场进家庭,亲情嘱托到班前、案例分析到个人、文化熏陶进心中”为内容的“三进三到”安全教育活动体系,切实提升全员安全意识。围绕“双创”活动,设立“故事汇、亮艺台、光荣榜”,让草根创客讲故事,让技术大拿亮才艺,让劳模大师登上光荣榜,充分调动每名职工的智慧、潜能和创造力,让创新创效的活力竞相迸发,形成“人人都是创新主体、人人都是创效单元”的良好局面。机关科室坚持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为“服务基层、助力增效”活动的具体实践,实施跟班体验写实制度,同一线职工同上井同下井同劳动,在生产现场为基层破解难题;坚持矿领导、机关科室管理人员定期参加区队班前会制度,动态到煤场、废旧物质回收场地开展奉献日、奉献月活动,实现了机关科室由“权力型”向“责任型”、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
架起“连心桥”鼓士气聚合力
伴随着集团公司的跨区域发展的节拍,东滩矿对口支援贵州五轮山煤矿和内蒙古转龙湾煤矿选煤厂。由于两个单位远离本部、条件艰苦,选派人员遇到重重阻力。矿党委利用各种媒体、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帮助职工解除思想顾虑,开展了让外出创业职工工作顺心、生活舒心、家庭放心“三心”服务活动,实现了温暖行动的接力传递,受到广大创业人员的好评。针对社会进入老龄化,矿井老人增多的实际,成立了老年人互助会,形成了“老帮老”、“老教老”、“老管老”的长效机制。力推“多维度关爱职工”工程,开展“情注东滩·暖心志愿服务”行动,针对不同人群特点实施“分类帮扶”和“精准帮扶”,构建了集志愿服务、心理疏导、人文关怀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在经济形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开展扶贫送温暖和“树献送”、“金秋助学”、温馨家园建设等活动,矿井上下呈现出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生动局面。(盛玉强) 感谢分享!董老师辛苦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