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反思2】(管理反思):班长为何“动手不动嘴”
邬鹏辉“小丁,省下的就是赚来的,要从小处节约,养成随手关闭车床电源的习惯。”
“把生产搞好了,还用在乎这点电费吗?”
几个月前,自从安徽淮北矿业朱庄煤矿井口机厂倡导“低能耗生产”以来,钳工班班长任启军经常给班组成员吹“节约风”,生产节约一起抓,没少费心。可节约在员工心中似乎成了“份外的事”,所以任凭任班长苦口婆心,却收效甚微。
任班长反思良久,决定请教班中元老王立义师傅。王师傅今年58岁,曾经干了15年钳工班长,对每位员工的心思他摸得很透。
“小任,我知道你来找我的原因。”不等任班长开口,王师傅心似明镜。
“要让班组形成节约之风,不能只靠你的唠叨,要提高员工节约的积极性。为什么大家生产积极性高,因为大家有自己的‘生产责任田’,我们也可以为每位员工划分‘节约责任田’,奖优罚劣,让节约成为大家的主动行为,才能真正见成效。”
任启军听后深受启发,立刻着手制定节约制度:把生产机器分包到人,加装独立电表;为每位员工配备一个工具箱,及时把生产材料发到员工箱中,用量自己支配;建立节能档案,让员工“节约责任田”成果一目了然。
现在,任班长不用“动嘴”,只需根据员工节能档案,及时“动手”公布节能周冠军、月冠军,就能轻松点燃员工的节约热情。
12月16日,节约“月冠军”张夫群在座谈会感叹地说:“虽然自己的小创新为矿上节省了6万元,但第二名周广宇的合理化建议为矿上创效5万多元,相差不大,想拿季度冠军确实不易,还需继续努力啊。”
笔者感悟:班组管理不能仅靠班长嘴上的“蛮”劲,要想办法使手上的“巧”劲,用制度调动班组全体员工的积极性,让管理的力量真正使每位员工“动心”,才是班组管理制胜的根本之道。 新手上路,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