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鹰 发表于 2016-6-26 23:29:38

扶贫助推企业发展 企业帮助群众致富

扶贫助推企业发展 企业帮助群众致富

——赣州市南康区依托产业集群激战扶贫攻坚

刘家喜 李春雨
来源:人民网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南康家具产业已成为该区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2015年,家具产业集群实现产值880亿元。目前,该区有家具企业7200多家,10个家具专业市场和配套市场,面积达160万平方米,从业人员40多万,正鼎力打造千亿产业集群。

依托家具产业集群,南康区统筹谋划,在八个“围绕”方面与扶贫攻坚紧密结合,做活扶贫文章,取得了“扶贫助推企业发展,企业帮助群众致富”相得益彰的效果。截止目前,家具产业吸纳贫困人口就业达2.3万人。

围绕产业集群 孵化电商基地

在强大的产业集群支撑下,南康电商通过培训和提供电子商务全产业链的公共配套服务,培育和孵化电商企业,目前已形成以家具、服装为主的极具产业特色的电子商务业态。以光明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泓泰家具电子商务线上线下体验中心、北方大厦、城市壹号等为主的家具电子商务企业近千家,办公面积超过20万平米,广告摄影公司200多家,知名快递企业20家,引进了一批知名电商代运营机构,2015年电商交易额56.4亿元,其中家具电商52.2亿元。2015年7月,南康家具市场被商务部授予第二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成为全省首批2个国家级电商基地之一。为此,南康将电子商务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搭建起电商精准扶贫帮扶贫困户“创销增收”、“获技就业”有效平台,取得了“电子商务+精准扶贫” 比翼齐飞的双赢局面,逐步形成了具有南康特色的扶贫模式。

残疾人电商就业创业模式。南康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专注家具电商孵化和培育的同时,也积极参与爱心事业。园区“手把手”帮扶残疾人朋友就业创业,免费为他们提供培训、食宿和创业指导。经过园区半年多的深度创业孵化,肖先棠、谭广忠等6名残障人士,共同出资成立了赣州维纳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公司运作不久就获取了月销售额破100万的佳绩。这一创业典范,得到了广大残疾人朋友的热烈拥护和支持。目前,园区正计划加大残障人士电商培训力度,围绕维纳斯电子商务公司,为残障人士搭建公共就业创业平台,为更多的残疾人朋友解决就业和创业问题。

电商培训提高获技就业能力模式。南康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以培训、孵化带动创业,园区建有5000平米的电商人才孵化基地,设立了家具、服装、农业、果业、跨境、大学生就业、电商精准扶贫、残障人士、移动电商九大电商实训区,创办了光明电商学院,聘请了国内顶尖电商运营创业导师前来授课。2015年6月,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免费开展电商就业创业培训。截止目前,已经陆续开展10期培训班,培训人数达2000余人次,有效带动了当地的精准扶贫对象就业创业。

打造“双创”孵化基地带动就业创业模式。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南康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整合、优化各路资源,为电商创业群体搭建创业平台。从拍摄、美工、仓储配送到产品研发设计等电商全流程环节,从产品溯源、物联网、垂直电商平台、淘宝村、“互联网+农家乐”、电商培训、公共办公、货源配置到生活配套等电商全产业链,园区提供“一站式”服务和“一揽子”解决方案。园区为电商企业入驻提供优惠政策,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和创业基金等方面的支持。迄今,园区孵化培育创业个体及创业企业1000多人(家),培训引导13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和创业,直接间接带动创业就业人员10000多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000多人。

“互联网+农户”精准脱贫模式。南康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用“互联网+农户”的形式创新电商精准扶贫:从帮农户卖农产品到教农户卖农产品,最终实现农户自己卖。2015年4月,园区与地处偏僻、环境优美的南康区十八塘乡乌溪村合作,采用这一模式试种秋葵。在农户与园区签订销售合同后,园区免费提供农作物种子给农户种植,农户按照园区标准种植,农作物成熟后,园区再以高于当地市场的零售价格回购符合标准的农产品,并通过园区电商运营团队在网络上进行推广销售。不到半年时间里,10多户村民通过电商渠道实现秋葵销售收入30多万元,增收10多万元。

孵化基地这一扶贫模式,得到了中央二套、凤凰网等主流媒体的宣传报道,迅速在社会上传播,引起强烈反响,由此促成该乡“万亩水稻基地”、“千亩蔬菜基地”项目的引进,加速了贫困村民的脱贫进程。

打造“区、乡、村”三级联动全覆盖电商扶贫模式。南康电子商务孵化基地,通过互联网与传统产业、农特产品联姻,电商企业市场运作,着力打造区、乡(镇)、村三级电子商务扶贫平台向贫困宣战,帮助贫困户实现创销增收。目前,已组建了1个区级电子商务公司,建成了1个1号店特产中国南康地方馆,开通了1个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网站,创办了1个区级农村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21个乡(镇)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278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21个精准扶贫电商服务点和21处农村e邮站点,形成多方位、全覆盖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扶贫体系。通过联姻,南康甜柚、脐橙、莲子、笋干、香菇、油茶等特色产业以及荷包胙、月亮巴、板鸭等农副产品均实现网络销售2015年,全区农村电商共实现2.68亿元销售额,带动600余户贫困户增收脱贫,1000余户贫困户实现就业。

蓝鹰 发表于 2016-6-26 23:30:14

围绕标准产房 激活扶贫资金

为了节约用地,充分高效利用现有家具产业用地,同时又能激活扶贫资金,南康结合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统筹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采取“政府+金融机构+公司+贫困户”模式。成立精准扶贫开发有限公司,通过政府担保、贴息支持,整合利用好7500万元贫困户扶贫小额贷款,投入参与到工业园区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2015年,全区2155户纯低保户和重度残疾人家庭通过标准厂房租售收益分红实现1500元稳定收入。

实施光伏发电分红模式。全区整合5000户贫困户光伏产业扶贫帮扶资金250万元,由区中小企业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子公司作为政府的实施主体,在工业园区标准厂房楼顶建设2.5万平方米光伏发电产业,实行三年分红扶贫,产生稳定收益。2015年起,每户贫困户从本项目所产生的效益中,实现每年600元稳定收益。

围绕方便就业 创办服务中心

搭建“一个中心五大平台”。南康把促进贫困家庭劳动力优质就业、稳定就业作为首要工作任务,千方百计增加贫困户工资性收入。为此,专门成立了区级就业服务中心,搭建起“一个中心五大平台”就业服务格局,通过有效对接企业用工需求,实现为贫困户提供政策咨询、信息发布、职业介绍、就业安置、培训服务和维权服务等“五位一体”的综合就业帮扶。

实行“扶上马,送一程”。把贫困户“扶上马”最终真正实现上岗就业的同时,还出台实施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政府与企业联合开发灵活就业扶贫岗位、实施就业扶贫职业介绍补贴、政府定点企业就业扶贫、岗位技能培训等五大就业扶贫措施来“送一程”,真正打通贫困户上岗就业的“最后一公里”。通过对聘用了贫困户就业的企业给予一定比例工资补贴、创业贷款担保、财政贴息扶持以及优先予以项目扶持和土地供应等有效措施,不但实现了贫困人口的就业脱贫,同时也让更多的家具企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就业扶贫中来。2015年,实现家具产业新吸纳扶贫对象就业6000人,解决脱贫人口1.8万人,受到帮扶贫困户的一致好评。

围绕提高技能 用好农民学院

为了提高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南康围绕家具千亿产业集群、服装百亿产业集群,在农民学院的基础上,创办了精准扶贫培训学院。学院强化统筹职能,加强协调,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重点办好家具、服装等培训工种,为学员提供全方位、全程培训服务,使“南康木匠”、“南康裁缝”成为省内外叫得响的劳务品牌。

一个窗口对外宣传。有了区精准扶贫培训学院这一窗口,统一了培训政策的宣传口径,并有条件大范围、多形式、多途径、多层次、全方位地进行宣传。学院设立以来,已印发2万多份《精准扶贫培训学院招生简章》、制作宣传标语300多条、建好了精准扶贫学院展览室。精准扶贫培训学院设立的目的、意义、培训工种、培训对象和培训的优惠政策等,已家喻户晓,深入民心。

一个平台直补贫困户。精准扶贫培训学院设立后,将各类培训项目进行了整合,学员进入学院培训,即享受了五项优惠政策,也就是“三免”、“一补”、“一上门”。“三免”一是免除学员学费、教材费、实习费、住宿费等费用;二是免费为培训合格学员颁发全国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三是免费为学员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就业推荐。“一补”是指学员在院部集中培训时,由区财政补贴基本生活费;“一上门”是指为方便学员就近培训,凡一个培训工种达到了20人以上的乡(镇、街道、工业园区),学院实行送教上门,派教师到学员所在地进行理论教学,然后再组织到院部进行技能培训。部分工种可派出老师在企业(公司)的车间或农业、果业、蔬菜、水稻基地的田间地头进行现场作业、现场操作、现场培训、现场教学。区财政调剂资金,先行对参加培训的学员,由学院这一平台,几分钟内为学员办好全部手续,对学员进行“直补”,一步到位,阳光操作,从而实现使广大学员非常便利地享受到了党和政府的优惠培训政策。

一站式全程培训服务。精准扶贫培训学院不仅仅对学员进行培训,还对学员培训前的政策咨询、工种咨询、培训后的就业,提供一站式全程服务。培训前,各乡(镇、街道)、南水开发办分院为学员提供培训政策、培训工种等培训信息咨询;培训后,精准扶贫培训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和区就业局、区职业资格鉴定站、派出所、劳动保障事务所一道,为学员提供快捷办证服务;同时,与区内外企业、用人单位定期举办就业供需见面会、就业招聘会,为学员提供就业推荐服务。

在区精准扶贫培训学院的统筹下,各单位、各部门履行各自职能,为学员提供全方位、全程式培训服务,最大限度满足了学员需求,深受学员好评。2015年,为学员提供培训咨询6500人次,为1426名培训合格学员办理《职业资格证》,学院、工业园区居委会、区劳动就业局联合举办企业用工对接招聘会2次,与企业签约学员4443人。

围绕就近就业 产业因地集聚

南康家具产业量多面广,区级工业园区的家具生产基地远远不能容纳南康成千上万的家具企业。家具生产集聚区,作为江西省国土资源厅扶持南康家具产业的8项政策之一,南康把该项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加以推进,融合规划用地、规范生产、规范用工,开创性地在家具企业比较集中的乡镇建设家具生产集聚区,做到产业因地集聚,方便南康家具工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使不便在外打工的贫困劳动力在不脱离家庭的情况下实现脱贫致富。

区财政已投入9457万元用于集聚区征地拆迁,1100万元用于迁移铺设供电线路,1000万元用于缴交林地报批费用,引入社会资本约8000万元推进集聚区土石方平整,各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目前在10个乡镇的13个总占地面积2797亩的家具企业集聚区,已全面完成征地拆迁;正在抓紧推进“三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土石方工程总体完成工程总量的80%。

围绕移民安置 建设园区住房

着力改善仍居住在偏远山区、地质灾害频发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是扶贫攻坚的有力举措。区委区政府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依托家具产业吸呐劳动力强的优势,在家具企业相对集中的园区规划建设五个安置点(南康区家具产业园二期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工程、龙岭工业园龙回基地移民搬迁安置点工程、龙华工业园移民搬迁安置点工程、南康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工程蓉江片区、南康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工程镜坝片区),项目总投资6.6亿元,规划用地面积143.72亩,可安置2900户8074人,占全区移民搬迁数的97%。安置点建成后,能够更好地搭建移民搬迁精准扶贫平台,提供就业信息、创造就业岗位,让移民群众达到“安居”幸福、乐业致富的目标。2015年龙岭工业园建成366套,首批移民1500人已搬迁入住。

围绕学生就学 新建希望学校

随着南康家具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家具从业人员越来越多,现已突破40万。解决好家具从业人员子女上学问题,是关系到南康家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稳定家具从业人员的一剂良方。区委、区政府积极谋划,决定由政府主导,社会捐助,新建一所家具希望学校,责成规划,建设、教育、土管等部门鼎力配合,解决好相关问题。家具老板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踊跃捐资2000万元,为学校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区教育局主动作为,远赴广东佛山东平小学、顺德养正学校实地考察,充分吸收当地家具希望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以高起点、高标准做好项目整体规划。同时,多次召集部分学校校长及有关人员开研讨会,广泛征求意见,做好项目实施工作。南康家具希望学校总投资8500万元,占地面积80亩,建筑面积44650平方米,办学规模为90个教学班4200人。家具希望学校的建成将极大地解决家具从业人员子女进城入学难题,减轻他们带子女租房读书的教育成本,为减贫、脱贫、减少阻力增加动力。




围绕帮扶企业 用活金融资金

金融是家具产业发展升级的助推器,为推动产业升级,加快产业集聚,解决家具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打造了金融服务家具平台。通过引进金融机构,夯实金融服务家具基础;设立“财园信贷通”、“小微信贷通”、“家具产业信贷通”、“创业信贷通”、还贷周转金、家具产业发展基金,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标准厂房按揭贷款为家具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引进仓单质押、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等促进家具企业转型升级;建设小微企业征信体系,提升家具企业信用。为了加强金融扶贫力度,2016年4月区委区政府又出台了《赣州市南康区“产业扶贫信贷通”工作方案》,对于吸纳贫困户就业的规模以上家具企业,按照吸纳贫困户数量,给予相应的贷款支持。2016年,力争通过“信贷通”为家具企业贷款突破12亿元。

供稿:赣州市南康区委宣传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扶贫助推企业发展 企业帮助群众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