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强 发表于 2009-12-22 22:28:14

跟帖跨越09:跨越09的班组“忆苦思甜会”

               
                                       跨越09的班组“忆苦思甜会”

                           刘小强

    连续安全生产8091天后,我们还能走多远?12月23日,在重庆能源集团打通一矿掘进三队的年末班组长会上,这个凝重的问题首先被队长张小龙提了出来。
   22年前,也是年底,是记录该队黑暗的一页。那天在施工上坡巷道中,一名工作多年的班长在放炮后,检查完工作面顶上安全后,唯独忘记检查他自己身体遮住的左边帮上,结果重达一吨的岩石倒落下来,死死的把班长压住……这一起死亡事故,也使该矿夺取全国样板矿的三年努力付之东流。
    当张小龙把这个故事再一次讲述出来,班组长陷入了久久的沉思之中。“队长,今年我们班组成绩最差,三起未遂事故,现在回想起来令人胆颤心惊。一班班长廖明德发言了,打破了会场的寂静。
    廖明德说:“最典型的是7月11日跑车事故,就是因为绞车司机技术好,知道绞车有一定的保险系数,他就大胆超拉一车,结果保险系数久了也不保险,导致下车场一名工友受伤。
   我们班的一起受伤事故更划不来。五班班长穆天亮接上了话。班组安全员在处理溜煤眼堵塞的时候,本来该从安全孔去观察溜煤眼情况,而他却直接从出口伸头观察,结果头部被掉落的矸石砸伤。直到住进医院,他还相信自己的判断,嘴里反复说,明明溜煤眼放空了,明明溜煤眼放空了,我怎么这么倒霉呀。
   “邬坤,你们是今年的安全红旗班组,你也说说。”见二班班长一直沉默不语。张小龙直接点名了。队长,我也给自己作个检讨。上一次在更换电机的时候,我看见绞车钢丝绳有断丝,为了队上的生产和凭着自己的经验,违章操作。事后你们虽然没发现。但是,见大家这么坦诚,我也把自己的丑露出来,引起大家在来年的工作中,注意这些安全的细枝末节。
   “虽然我们队是重庆市的第一个机械化掘进队,人员文化和素质比较强,也被各种先进的光环围绕着。但是同志们,有道是:善骑者易坠。安全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大意。至于连续安全生产22年后,我们还能走多远?我想这个问题是不好预测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心尽力的干好我们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分钟、每一秒的工作。”张小龙最后一番至理深情的话,引起了班长们的共鸣。
“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分钟、每一秒。”会议结束后,笔者想,这或许就是安全还能走多远的准确答案吧。

wxpzp 发表于 2009-12-22 22:53:09

刘海林 发表于 2009-12-23 08:05:31

浅秋 发表于 2009-12-23 16:08:33

更适合发副刊吧?

木呆瓜 发表于 2009-12-23 17:05:23

跨越不知怎么写?我也搞不懂。是回顾吗?是反思吗?反思有过了,侧重写什么?写经验还是写遗憾,谁能帮忙,快截稿了,写主持词的好老师快出来指点一下。

连利英 发表于 2009-12-23 17:27:18

刘老师,很喜欢您的文章,文笔优美。但是给您提点意见,这篇稿子像散文不像新闻。

张耀杨 发表于 2009-12-23 17:41:00

这倒好,跨越2009,这就直接退休了!!!!!

pudegui888 发表于 2009-12-23 18:19:35

引用第4楼木呆瓜于2009-12-23 17:05发表的:
跨越不知怎么写?我也搞不懂。是回顾吗?是反思吗?反思有过了,侧重写什么?写经验还是写遗憾,谁能帮忙,快截稿了,写主持词的好老师快出来指点一下。 p_w_picpath/back.gif

应该是双重身份采写,带有夹叙夹议的主体,稿子要深入采访,否则,像写小说去描写片段,虚构的嫌疑很重。这样的稿件采写应该是评说式的。自我主张,不知对不对,自己去权衡。

刘小强 发表于 2009-12-23 21:35:33

重新覆盖了那篇,重新写了一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跟帖跨越09:跨越09的班组“忆苦思甜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