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鹰 发表于 2016-6-27 19:41:33

登尧龙山

      登尧龙山

      那是一个周末,我们单位的11位同事,一起约好,去登尧龙山。下午3点多,我们一行乘车来到了在天坪乡,便踏上了通往尧龙山的田间小道。
   早就听身边许多人议论过尧龙山的神奇和美丽,当自己身临其境的时候,那种感觉确实很美。举目仰视,尧龙主峰高矗直立,直指苍穹。尧龙古寺依势而建,镶嵌其中,混然天成。寺庙左侧有一钟鼓楼,高大雄伟,极配尧龙山风水。每当多雨或初春时节,浓雾紧锁山头,钟鼓楼下半部被山岚笼罩,上半部在烟雾中若隐若现,宛如飘在空中,故有“贵州有个钟鼓楼,半截插在天里头”之说。只要有游客登山朝拜,寺中僧侣便撞击铜钟。夕阳中,洪亮的钟声随风飘荡,经久不息。
   尧龙山位于桐梓县北端天坪乡境内,山体南北方向延伸,绵延数十公里。尧龙山诸峰突起,山脉众多,沟壑纵横,好似万千游龙,朝拜和拱卫着尧龙山主峰,极尽尧尧之貌,故名尧龙山。尧龙山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其香火非常旺盛,之所以有这样旺盛的香火,与它光怪诡谲的传说和菩萨显灵的说法不无关系,给尧龙山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尧龙山主峰瑞峰顶,海拔1795米,整座山顶犹如一巨大的佛祖头像,雅称“佛陀”,巍然壮观,成为大自然造就尧龙山的点晴之笔。据说,尽管如此陡峭,这么多年来,上山的游客无一发生伤亡事故,都能高高兴兴地登上去,平安地回家来。
   5月,不是登山的最佳季节,天气还较凉,所以,登山的人还不多,我们这11人的团队,算是最热闹的一个群体了。
   我们一路攀登,尽管累得气喘吁吁,大家依然说说笑笑,还不时地停下来拍照留念,我们途经垮岩湾、象鼻子、寨子门、栅子门、茶店、南天门、天桥、老龙背,日暮时分到达观阳台。从山脚登上山顶,我和小余登在最前面,我们用时1小时10分钟。
   登上尧龙山观景台时,我们都兴奋地双手放嘴边作喇叭状地大声喊着“噢!噢!噢……”听着自己的喊声在山间回响,那个愉快劲就别提了。
   我们晚上就在尧龙寺过夜。一来是缓解登山的疲劳,二来就是第二天起早观日出。
   尧龙寺又叫瑞峰寺,相传建于明朝成化年间(1456--1487),分上下两殿。上殿建在尧龙主峰下的大石洞里。石洞高约十余米,宽七八米。洞门牌坊匾额,雕梁画栋,一律彩绘刷金,略略可见昔日的辉煌。内有观世音、燃灯佛等大小塑像一百余尊。这些佛像,木雕石刻兼半,大都雕刻精细,栩栩如生。下殿是靠着绝壁搭成的偏厦,塑像虽只有二十余尊,却高大雄奇,仪态威严,令人敬畏。寺庙绝壁上的摩崖石刻,因风雨剥蚀无法看清。尚可辨认的石刻是光绪年间立的约据碑,上面记载着瑞峰寺几次迁徙重建的历史。这些,让人感到寺庙的古老久远。
   夜幕徐徐降临,山风习习,身上顿感凉意。我们在寺庙门前平台围坐,观景聊天。我们运气不错,天公作美,阳光灿烂,空气清新,入夜,夜空较之平日所见更蓝、更近,繁星显得特别的亮,特别的大,宛如挂在山崖上,伸手便可摘取一、二。俯视山下的“天坪”、“羊角”,一盏、两盏、无数盏的农家灯火散落崇山峻岭中,向远处延伸。极目远眺 ,天地相接,也分不清那是灯光,那是星光。蜿蜒的国道上,往来车辆不断,车灯刺破夜幕,划出长长的光带,形成了一条光的河。星光灯光交相辉映,银河“灯河”两相陪衬,相得益彰。此情此景,能令任何丹青妙手惊叹不已。
   夜渐渐转深,天上的星星悄然隐退,农舍的灯火熄灭,公路上亦少见车辆,天地被抹上了一层浓墨,一切归于宁静。山高雾重,雾从山涧升腾而起,弥漫了整个尧龙山,山峦便若隐若现,我们身居其中,真有仙境一般的感觉。浓雾形成的水珠,从尧龙绝壁上不时滑落,滴在水井里,发出清脆的响声。山下灌木丛中栖息的夜鸟,偶尔发出一两声“咕咕”的鸣叫。
   进到休息的房间,“我的个天啊!”同事一下尖叫了起来,我们赶紧进去看是怎么回事儿,呵呵,因为窗户开着,屋子里都漫着雾,真是太美了!不一会儿,同事又叫了起来:“这可咋个睡呀,被子都是湿润的。”大家都跑过去一摸,还真是润润。我们11个人把自己床上的被子都摸了一遍,全是一个样,便找来寺庙的师傅,要他给我们换被子,结果师傅说,在这山上住,被子就这样,因为雾浓,哪怕只有一条小缝,雾也会钻进来,湿气就特别重,无法象在你们自己的家里那样,盖上干爽的被子。噢!这下同事们又乐了,打趣道:“仙境就是不同凡间嘛,大家就好好享受一晚神仙般的睡眠吧,滋润着呢……”

登高的温石 发表于 2016-6-28 08:23:13

真是美丽的好所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登尧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