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是一首唱不完的歌—济二矿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纪实
责任,是一首唱不完的歌
——济二矿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纪实
从三月到六月,从春风十里到夏日炎炎,济二矿四千余名干部职工历经了一场由思想到行动的双重洗礼。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热潮的激发和引领下,该矿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副省长张务峰、济宁市委书记马平昌等省市领导和两级公司领导的充分肯定,扬尘治理工作被济宁市当作煤企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样板进行学习和推广,为促进全市大气污染治理和生态济宁建设做出了积极努力。
【痛定思痛 知耻后勇】
近年来,随着煤炭经济形势的持续低迷,济二矿安全生产、转型发展压力不断加大,环境治理工作一度滞后。矿区蓝天不蓝、白云难见,运煤公路和储煤厂附近尘土飞扬,煤灰不绝。用现场职工原来的话说就是:“晴天满身灰,雨天一脚泥”。
在济宁市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中,济宁市环境治理相关部门对该矿环境治理提出了一系列问题:煤场扬尘严重、喷淋设施不完善、煤堆过高、裸露面覆盖不全、蒸汽管路漏气跑水严重、路面积存大量煤灰、作业现场管理粗放、废弃物品乱堆乱放……
矿井环境治理问题频出,连遭诘责,矿领导班子深深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和整治的紧迫性。
问题就是差距!问题就是命令!问题就是导向!突出问题导向,带着问题学,盯着问题查,揪着问题改,也正是济二矿深入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持的重要原则。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面对上级领导和部门发现并提出的环境治理问题,济二矿干部职工直面短板,痛定思痛,痛下决心,迅速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将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与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机结合,做到两翼齐飞,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该矿从上到下以问题为导向,切实把环保工作摆在与矿井安全生产同等重要的位置,笃行“两学一做”,以知耻而后勇的斗志和雷厉风行的作风,承压奋进,深入查找在思想作风纪律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盯紧环境治理末端硬碰硬,咬紧牙关、集中火力、有的放矢地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努力克服矿井工广区布局不合理、环境基础差、经济形势严峻等不利因素,倡导全员环保,不惜代价,不讲借口,自我加压,细化措施,从细节着手,一件一件落实,一项一项整改,全面铺展矿区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
观念不变原地转,观念一变天地宽。要想做好工作,需要先解开思想和观念上的“扣子”。为迅速扭转对环境治理工作重点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该矿将环保工作作为“四条红线”之一,从上到下进行紧锣密鼓地宣传与部署,大力倡树“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工广区可视墙面及抑尘网面张贴了环保标语、悬挂环保警示牌,在矿微信、网站、广播、电视开设扬尘治理宣传专栏,广泛宣传国家、省、市、区环境治理方针政策,宣传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对矿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矿设立扬尘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每天早晚雷打不动召开扬尘治理工作例会,切实将扬尘治理工作摆在与矿井安全生产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全矿上下营造了“共同关注扬尘治理、齐心打造绿色矿山”的浓郁氛围,进一步坚定了干部职工必须打赢打胜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的信心与决心,强势掀起环境治理工作和“两学一做”的新热潮。
【重拳出击 “剑指”扬尘】
扬尘治理,急在治标,重在治本。面对矿区环境治理的新要求,济二矿不断总结和汲取以往矿区环境治理的经验和教训,在充分掌握薄弱环节的基础上,重拳出击,严字当头,疏堵结合,高标准制定扬尘污染综合治理方案,大力改善矿区空间容貌,全面展示矿井美好形象。
号角吹,战鼓擂。该矿标本兼治,多管齐下,围绕 “7个100%”、 “十有五无”的目标,成立了扬尘治理领导小组和环境治理综合办公室,制定了《济宁二号煤矿扬尘污染综合治理考核办法》、《济宁二号煤矿关于进一步加强扬尘治理工作的意见》,投入资金700余万元,全面推进矿区环境治理工作——
重新设计3个煤场治尘方案,投入341万元安装了高12米、长1100米的煤场防风抑尘网;投入60万元改造煤场喷淋设施,敷设1300余米管路,共安装15套固定式旋转喷淋装置;投入21.5万元购置洒水车,定时对矿区道路洒水降尘;投入10万元购置高压雾炮,每天定时定量对煤场进行循环喷淋抑尘;投入31万元重新制作了煤场出口洗车台,对出入车辆进行喷淋冲洗;购置了30万平方米抑尘布,对暂不发运的煤堆及矸石堆进行全方位覆盖。近日又投入170余万元购置1辆道路清扫车、1辆道路清洗车和2辆多功能抑尘车。
开展了环境大绿化、卫生大清理、扬尘大整治活动,进行重点攻坚。出动机关人员5600余人次进行义务劳动,深挖闲荒地段,建造绿地花园,清理生产垃圾,清洗运煤公路,清除污水淤泥……抽调井下职工1100余人次、辅助单位职工900余人次,集中完成地面硬化20000余平方米,完成墙体粉刷6200平方米,完成运煤铁路沿线杂物清理800余米,安装彩钢瓦围挡2000余米。
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在接下来的“百日攻坚行动”中,济二矿始终保持环境治理高压态势,敢于较真碰硬,进一步严格“一把手”问责机制,夯实环保管理责任、部门管理责任和环保岗位职责。严格落实矿领导带队督导、牵头单位专项督查、各单位日常检查的“三级督查”机制,对于督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全程跟踪,逐一拉清单、建台账,严督实查、跟踪问效。对运煤公路和煤场划分责任区,对工广区路面进行分区域包干,建立运煤和排矸车辆冲洗检查及出矿检查台账。为确保动态达标,该矿还成立巡查组,定时对煤场及周边运煤公路进行动态巡检,发现问题及时督导整改。
【胸怀责任 英雄“铁军”】
生态环保是重大发展问题、民生问题,也是重大政治责任。环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不仅是政府部门的责任,不仅是矿领导和哪个部门的责任,它更是每一个人的责任,需要所有干部职工的共同关注与积极参与。
随着济二矿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开展,济二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效也不断展现出新风貌,涌现出一大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讲责任重担当的环保“卫士”,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品质——讲责任重担当。
在困难和压力面前,只有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集全员之力,聚全员之智,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在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中,该矿再一次凸显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济二铁军”精神内核。
在困难和压力面前,党员干部带头主动尽责勇担当、攻坚克难做表率,主动做到工作面前不松懈、责任面前不推脱、问题面前不回避、压力面前不闪躲,讲政治、讲大局、讲奉献,不畏困难、不惧压力。他们中有矿党政领导、有中层干部、有基层工班长,更有普通职工群众。在这次“百日攻坚行动”中,正是千百名党员干部干在前、冲在前,想点子、找思路,带领职工群众主动加班加点,舍小家顾大家,才确保了矿区扬尘治理工作在短时间内取得可喜成效。
矿党政主要领导,站在讲政治、保生存、保发展的高度,认清严峻形势,严守环保底线,率先垂范,勤勉履职,把握大局,跑现场、看煤场,查问题、理思路,定措施、想办法,以“细节决定成败”、“环保决定生存”的理念和要求,带领全矿干部职工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坚决打赢这场扬尘治理攻坚仗。
副矿长古锋、副总经济师张勇、机电环保科科长张军利、武保中心主任房胜澎、技术科副科长高翔……他们在矿环境治理压力最大任务最重的5月,连续十几天不舍昼夜,吃住在矿,跑现场、做规划、进设备、攻协调,脸晒黑了,人累瘦了,矿区综合面貌焕然一新了。
煤质发运科科长石树军、副科长蔡华伟、技术员王继勇、磅房洗车台班组长朱腾美、煤场班长王文平、采样班长袁新沂,不怕脏累险,冲锋在前,带头攀爬煤堆进行全面整治、覆盖、撤除、回收、再覆盖,每天循环往复,劳动强度之大可想而知。该科在保证煤质和煤炭外运的情况下,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自行设计安装7台水炮,对煤场进行动态喷淋降尘,对运煤路定时冲洗除尘,有效降低了职工工作强度,提高了喷淋降尘成效。
后勤服务中心主任于正跃、党支部书记田涛、副主任季明昌、班组长李守同、工人白宗奎想在前、干在前,总是冲在最脏最累最险的第一线,他们或烈日炎炎下除尘洒水,或大雨滂沱中排污清淤,经常忙得饭已送到工地上,人却顾不上吃一口热乎菜。主任于正跃两个月下来,人瘦了10多公斤,他手机上的计步器显示,在环境治理压力最大任务最重的时候,有一天他光跑现场就走了三万三千多步。
这样的典型事例和先进人物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名字,在济二矿“两学一做”、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中还能列出很长很长的名单。他们既是打响打赢济二矿扬尘治理攻坚仗的中坚力量,也是带领职工群众积极笃行“两学一做”的先锋模范。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留住了矿区头顶的蓝天白云,展示了济二矿人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的良好风貌。在他们身上,无不闪耀着“责任在心、奉献在行、干事创业、向上向善”的精神光亮。
人心齐,泰山移。几多汗水,几多收获。6月14日,山东省副省长张务锋在济宁市市委常委、副市长于永生,济宁市委常委、济宁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白山的陪同下,实地查看了济二矿煤场固定喷淋系统、冲洗车系统,对该矿短时间内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效果给予充分肯定:“今天,我看了济二矿现场扬尘治理情况很受启发,建筑扬尘、煤炭堆场,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呈现出了良好成效,市里把你们当作样板,根据你们这一套规范,做成全市导则,然后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可信、可看、可学!”
环境治理,永无止境。久久为功,责任在胸。济二“铁军”正以更加高昂的斗志和更加务实的作风,持续深入推动矿区环境质量的改善,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天蓝水清的“济二绿色家园”,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程洁皓) 感谢分享!楼主辛苦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