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筑“巢”
于都筑“巢”引子
江西省于都县地处赣州东部,建县于西汉,素有“六县之母”和“闽、粤、湘三省往来冲”之称。于都县,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更是长征精神的发源地。
公元2013年6月28日,在这片名符其实的红土地上,突然来了一群陌生人,在短短的13个月后,他们在贡江岸边的荒草泥泞中,神奇的筑出了一个被当地老百姓称之为于都“鸟巢”的恢弘建筑。2016年5月,于都“鸟巢”成功问鼎中国钢结构金奖。
于都“鸟巢”—于都县体育中心工程,整体造型美观、大方,是一座集赛事演出、健身训练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现代化场馆。各场馆均为椭圆形流线外形,大小不一的场馆,如卵石般自由的洒落在江边,景观绿带则犹如历史的长河冲刷而过,整个体育中心将历史情感、人文内涵与建筑造型充分融合,即现代洒脱又朴实浪漫。
该工程位于江西省于都贡江镇的临江地段,北临奔腾的贡江,南临于都中学南区,东至叠山路,西至屏山大道。是于都县地标性建筑,江西省省运会比赛场馆之一,总建筑面积49297.22平方米,其中包括体育场、体育馆及训练馆、游泳馆、体育学校等工程;总造价高达2.4972亿元。体育馆及训练馆工程,在短短13个月的建设中,排除梅雨天气,有效工期不足一年,就建成投入使用。其工程速度之快,质量之优,文明之规范,让当地老百姓和政府部门啧啧称奇,赞不绝口。而创造这一优质高效施工奇迹的就是赫赫有名的北京城建二公司人。
筑“巢 ”
翻开于都“鸟巢”的建设日志,从工程节点日期和数字中,我们就能体会到北京城建二公司人争分夺秒,忘我拼搏的奉献精神。
2013年6月28日,骄阳似火,于都县体育中心工程正式举行开工仪式,这标志着北京城建二公司在红土地上筑“巢”行动的启动,该体育中心的落成将结束于都县人民没有体育场馆的历史。
2013年7月5日,体育馆及训练馆正式开钻第一根基桩,到8月11日共耗时36天,终于在每天40度的高温之下,完成了包括试验基桩在内的所有304根工程基桩的施工,比原计划提前13天。
2013年11月26日,经过116天的日夜奋战,战胜了断断续续70余天的梅雨,体育馆及训练馆主体混凝土结构工程封顶,比原计划提前2天,由于该工程结构非常复杂,除看台以外的其它部分全是弧形结构,在不同的圆心和半径、不同的高程和坐标上定位施工,其施工难度之大和技术含量之高不逊北京的“鸟巢”。但善打硬仗的北京城建二公司人出手不凡,还是将2013年度赣州市优质结构工程奖杯揽入怀中。
2014年3月24日,体育馆及训练馆钢网架结构正式封顶,为屋面系统的施工和竣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014年8月7日,北京城建二公司人将一座气势恢弘壮观的国家级体育馆交给于都人民,在短短的13个月内,北京城建二公司人攻坚克难,战胜连续70多天的风雨,共完成体育中心九大分部的施工,其中包括几十个分项工程;专业性比较强的运动木地板、比赛灯光系统、建筑声学、比赛音响系统、观众座椅安装、环氧自流坪、计时计分牌LED屏、升旗系统、门禁系统、会议系统、监控系统等等,一座造型奇特,功能齐全,智能化的体育中心完美呈现,从此于都县增添了一座地标性的宏伟建筑。
筑“巢”人
传说濒临生产期的金丝燕结巢,因体力和唾液未能得到充分补充,又亟需哺养雏燕,体力消耗极大,而且因唾液不足,连血也吐了出来而成为美丽的“血燕”。
在于都红土地上筑“巢”的13个月中,负责施工的近50名员工,个个是好汉,人人是英雄。高温酷暑、潮湿难耐、梅雨连连、蚊虫叮咬、泥泞不堪、远离家乡、抛家舍业、挑灯夜战、争分夺秒、大干快上这些词汇充斥在他们在江西于都拼搏奉献的日日夜夜里。
“领头燕”—张林喜
筑“巢”的领头雁,是北京城建二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劳动模范张林喜,于都县体育中心工程,对于他来说是一项来这不易、且失而复得的项目,自2012年8月,生长于红土上的张林喜就一直跟踪着家乡的这个宏伟项目,年过半百的他,期间多次往返于北京和于都两地,办理入赣注册备案、成立分公司、资格审查等等繁杂的手续。2013年5月,于都“鸟巢”正式进入投标程序,最后评标结果为第二名未中标,市场无情,之前的心血白费了,张林喜好几天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情绪极度低落,就在他几乎绝望之际,赣州市政府公共信息交易平台网公示期间,发现中标单位在赣州市人民法院有不良记录,取消了中标资格,按照招标投标法的规定按顺序应为第二名中标,得知此消息,张林喜立即与县招标办取得联系,按规定程序核实后,县招办将北京城建二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调整为中标单位。在欣喜之余,张林喜调整心态,重新打起精神,马不停蹄的着手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但困难与挑战接踵而来。该工程要求必须在2014年7月9日之前完工,实际工期只有一年。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张林喜直面挑战毫不畏惧,他一边组建项目班子、组织施工队伍、安排现场临设布置建设,一边熟悉当地的行业规范、周密分析工程难点、制定施工生产进度计划,一人掰成了几瓣,像一个冲锋不止的战士,为筑“巢”昼夜奔忙。在别人看来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却胸有成竹,并且把安排好的施工生产进度计划向于都县委、县政府汇报,并立下军令状,斩钉截铁的承诺保证工程如期交付使用。在他呕心沥血的靠前指挥下,2014年7月10日,正式将于都县体育中心工程体育馆及训练馆交付使用。
勇于挑战的周春勇—
“你们这儿谁负责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
“周春勇”
“那生产安排、进度计划找谁了解?”
“周春勇”
“他在哪个办公室?”
“你还是去现场找吧,现场就是他的办公室。”
周春勇到底是谁?工程、技术怎么都是他负责呢?
周春勇,北京城建二公司副总工程师,于都县体育中心项目总工程师,由他负责整个工程的技术质量及外单位协调工作。2013年6月10日,在收到中标通知书后的第5天,他舍下妻儿,带着测量仪器就开赴于都。在技术、质量人员还不到位情况下,他既是技术员又是施工员,除了看图纸编方案还要到现场亲自指导施工,并参与生产安排、进度计划编制。一肩担多职的他,无怨无悔,忙的不亦乐乎。
于都县体育中心工程包括体育馆及训练馆、体育场、游泳馆、体育学校及园林绿化景观五个单位工程,他进场后充分熟悉图纸和体育场馆施工要求,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上下功夫,不断完善调整施工部署和优化施工方法,使其从宏观到微观上加强过程控制,不但丰富他了的施工经验,还为城建二公司在体育场馆建设领域填补了空白。
在工程桩基施工的时候,正值酷暑,他每天头顶高温烈日、脚踩红泥浆,带领技术干部对每一根基桩都亲自进行检查,桩的定位、入岩深度、成孔质量、钢筋笼质量、水下混凝土的浇筑质量进行全面检查,由于加强过程控制,指挥有方,三百零四根工程基桩,提前13天完成,经第三方检测全部合格,满足设计要求。
在工程进入装修和设备安装调试阶段后,施工中上要解决的技术难题更多,由于体育场馆施工专业性很强,需要深化设计的项目多,很多是周春勇从来就没有接触过的,为不耽搁施工进度,他一边自学一边请教专家,想方设法第一时间解决现场出现的问题,保证了工程进度。在基础和结构施工最困难的时候,他连续4个月都没有回过北京的家。为红土地上的“鸟巢”精心编织…。
“累不死”的老张—张正全
张正全,于都县体育中心工程项目常务副经理,负责生产安全及日常管理。前期进场时,在电不通、水不通、场地不平整的情况下,他排除万难,一边指挥修建临舍,一边安排现场施工生产。平时,他对自已要求十分严格,除了每天记录施工日志进办公室外,其它的时间他都在现场指挥生产。不但如此,他每天晚上还要去现场了解加班的施工进度情况。大伙儿都叫他:累不死的老张!
于都县体育中心工程自开工以来,他是项目部休息时间最少的一个人,连2014年春节,他都是在江西于都度过的,在女儿结婚前3天,他才急匆匆的赶回北京为女儿操办婚事,老张为工程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滚烫的汗水。其实不只是老张,所有参与建设的员工,都似一只只“血燕”,为于都“鸟巢”的建成,日夜编织拼搏着…
奔腾的贡江水为他们的奉献歌唱,朵朵映山红为他们的奇迹礼赞!仅仅一年的时间,张林喜和他手下的“一只只血燕们”,用北京城建的速度、北京城建的诚信、北京城建的风采,闯开了于都建筑市场的大门。
以于都红土地上的“鸟巢”为起点,在中央红军长征的集结出发地、长征精神的发源地上,城建二公司人义无反顾的开始了企业开拓外埠市场的新长征!
回 楼主(杨保川) 的帖子
谢谢赐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