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三矿拓展内部市场化建设激活经营管理“新动能”
抓精益管理 建融合机制
济三矿拓展内部市场化建设激活经营管理“新动能”
济三矿将内部市场化建设作为应对挑战、深挖内潜、提升效益的重要手段,不断完善基础体系,拓展覆盖范围,深化要素市场,突出精益管理,有效激活矿井经营管理各环节“新动能”,提升经济运行质量。
精简主体、精准对接。这个矿构建“市场主体精简、要素分类精细、岗位评价精效、定额价格精准、核算数据精确”的“五精”深化精益管理模式,健全完善与六大支撑体系的“配、符、接、谋、辨、融”六合工作,持续提升市场化运行质量和水平。不断精简调整各级市场主体、要素市场,上半年精简二级市场主体由43家精简为41家,三级市场主体(班组)358个精简为300个,要素市场由目前规划运行的22个要素市场提升精细为10个。按照“选取试点、对接指导、规范运作、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对六家试点单位采取工作任务责任包保制,由业务科室进行对接指导,建立起“推进情况总体负责,推进进程重点督导、推进效果连挂问责”的对接考核奖惩问责工作落实体系。同时,对技术工人技术津贴实行内部市场化浮动考核分配,不断提升基层区队内部自主管理水平。
精确测算、全面升级。这个矿不断深化拓展“以人工为主,以材料、租赁、水电等考核指标为辅”一体化全成本要素结算体系。完善结算体系,运行直接结算、链式结算、单项工程结算、机关科室绩效考核等多种结算方式,细化三、四级市场考核指标,推进各种费用进班组入岗位。执行“261612”结算模式,即,两条主链牵头、六条分链配合、十六项成本费用结算、十二个月定额控制模式结算。发挥工资分配杠杆激励作用,实行内部市场关联交易,实现了以市场化结算数据作为兑现工资的重要依据,打造矿井内部市场化工资结算的原版升级。推行岗位货币化承包经营,通过对岗位劳动价值的量化比较,确定工资等级结构,作为薪酬分配的重要依据。推进岗位货币化向区队(车间)、班组等市场主体自主组织延伸,实现岗位和人员优化,达到岗位增值、员工增收、企业增效。
建融合机制,激活创新创效内生动力。这个矿将内部市场化与“三减三提”、“双创”活动有效结合,用市场激活生产要素,激发价值创造。精简建立修旧利废市场、人力资源市场、车辆租赁市场、安全市场等“十大市场”,盘活闲置资源,激活各要素市场和市场主体创效活力,最大限度降本提效,实现人、财、物等内部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修旧利废市场采取“刚性考核+激励引导”的方式,分解落实修旧利废创效指标,采取严格管控、工艺革新、修复代用等方式,依据维修工作量结算单位工资收入,根据修复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月统计、季考核。1-5月份修旧利废市场完成创效400余万元;人力资源市场以市场化配置为导向,组织开展无轨胶轮车司机竞聘、优化整合编网、净水剂、锚固剂职工队伍,充实锚杆加工制作,实现公司支护材料集中生产供应,盘活了内部人力资源。安全市场通过细化市场结算办法,调动了片区安监员的工作主动性,弥补了安全监督管理的死角和盲区,实现了监督检查全覆盖。(张明明 储文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