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冯腾: 念好“四字诀”助力“两学一做”(7.8)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后,深化党内教育的又一次重要实践,也是面向全体党员从集中性教育活动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更是我们应对严峻经济形势、推动矿井转型发展的重要保障。国有企业开展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要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念好“学、做、改、促”“四字诀”。
一、做实“学”这个基础。学习好、贯彻好党章党规、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要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工夫,见成效。一要真学。就是要深钻细研,入心入脑。要端正态度学、追本溯源学、及时跟进学,全面、系统、科学、准确地领会精髓要义。二要真懂。就是要深刻领会、全面理解。准确把握贯穿其中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科学思想方法和真挚为民情怀。三要真信。就是要坚定信仰,爱党为党。始终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做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拥护者、做改革开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事业的自觉践行者。四要真用。就是要指导工作实践、推动矿井发展。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坚定改革决心和信心不动摇,坚守改善民生不动摇,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动摇。
二、抓住“做”这个关键。做合格共产党员,必须着眼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对党员的新要求,坚持以知促行。要认真践行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四讲四有”标准,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要将“忠诚、干净、担当”融入到党性修养的全过程、体现到干事创业的实践中,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一是要筑牢对党忠诚的思想根基。对党忠诚是共产党员的党性原则和政治品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政治基础。我们必须把对党忠诚作为思想根基,始终讲政治、讲党性、讲规矩,锻造过硬的思想品格和政治素质,展现共产党人强大的人格魅力,做到忠诚于党的信仰、党的宗旨、党的组织。二是要坚守个人干净的行为底线。时刻心存敬畏、严格自律、清正廉洁、不贪不腐,做到行为上清醒、经济上清白、生活上清新,做到干干净净、一身正气,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用党纪国法严格约束自己,自觉做到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物不拿,始终保持清廉本色,做一个组织和职工信赖的人,做一个同事和朋友敬重的人,做一个亲属子女可以引以为荣的人,做一个回顾人生能够问心无愧的人。三是要强化敢于担当的时代责任。无论在任何岗位、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清醒认识自己肩负的职责,始终铭记党员身份,积极为党工作,勇于争先不懈怠,敢于攻坚不畏难,善于创新不守旧,做到知责思为、知任图进,克己奉公、勤勉敬业,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突出“改”这个核心。一要找准问题。找准问题是改正问题的前提。当前,少数党员意识淡化、理想信念模糊、精神不振等问题在部分党员干部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要对照合格党员的标准,采取领导点、同志提、自己查等方式,找准自身存在问题,建立台帐,为认真整改奠定基础。二要查明原因。对查摆出的问题,有些可能有客观原因,但我们要多从主观上分析原因,找到产生问题的根源,做到对症下药。三要认真整改。要本着“有什么问题改什么问题”的原则,对照问题台帐,实行销号制度,整改到位一项销号一项。理论学习上不足的就要强化学习,主动在学习党章、系列讲话的深度和广度上努力,增强理论自信;党性修养上有差距的就要加强对党章、党纪党规的学习,努力提高党员意识和党性修养,做合格党员;作风上有问题的就要对照“三严三实”要求和“四讲四有”标准,从严从实要求自己,不断改进作风,树立良好的党员形象。
四、到达“促”这个目标。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坚持融入中心、促进发展,将学习教育的成效落实到促进改革发展稳定,推动矿井转型发展上来,实现学习教育与中心工作同落实、双促进。一要在创新创效、挖潜增收上有新贡献。深化“双创”活动,充分调动每一名干部职工的智慧、潜能和创造力,形成人人为矿井增效出力,个个为矿井发展献策的良好局面。积极开展节支降耗活动,深挖内潜,加大材料回收复用、修旧利废的力度和深度,杜绝非生产性支出,最大限度地挖潜降本、开源节流、提质增效。二要在破解难题、推动矿井持续发展上有新提升。坚持把推动矿井度危求进、逆势突破作为“两学一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找准靶心,精准发力。面对矿井可采储量锐减和日趋复杂困难条件,从生产源头、洗选加工等全过程采取系统化严控、降本和增效措施,确保矿井经济效益最大化。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新路,实施对外生产技术服务,用技术和管理换资源、创效益,实现矿井持续发展。三要在安全稳定、和谐建设上有新发展。要突出加强安全宣传教育,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解决责任不落实、措施不严细、管控不到位的问题。要强化形势任务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要保障职工各项权利,注重体察下情、关心职工群众疾苦,切实解决职工群众生活的实际困难,为矿井改革创新、转型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作者系南屯矿党委书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