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cyst 发表于 2016-7-25 12:51:16

百岁寿星变股东 闲置房屋成资源 “绿色画廊”东庄村以房养老趟出脱贫新路径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西河镇东庄村的105岁老人肖玉玲日前有了新身份:成为该村东福来以房养老专业合作社的“股东”,交上5000元钱作为闲置房屋修缮基金,每年可以从合作社里领取500至1500元分红。过阵子,她就能搬进村里的养老院里享受免费养老。既有经济保障,又有精神慰藉,肖玉玲老人安心的留在村里颐养天年。
这一切得益于东庄村以房养老的新模式。
来到村书记韩吉强的家中,古朴的石房中是现代化的装修和生活方式、以“十二生肖”为主题的系列剪纸贴在墙上,浓浓的乡愁味道和现代气息扑面而来。“我们村都是石头房,青石到顶、古色古香、冬暖夏凉,把闲置的老房子一改造,很受城里人欢迎。”韩吉强说。
东庄村是省级贫困村,因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近年来,年轻人陆续外出打工。留守的村民中,几乎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其中70岁以上达到40人。但该村生态资源丰富,山顶绿树带帽、山腰林果缠绕、山底花草遍野,有绵延十里的绿色画廊,是一块尚未开发的处女地。
怎么把东庄村的美景推介出去,让村民们增收呢?韩吉强在思考。
有的独居老人独门独院,一个人住三个房子,生活不便,也造成大量房屋闲置。对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来说,房子是他们唯一的资源。韩吉强想,何不把这些房子修缮利用起来发展乡村旅游,既盘活了闲置资源,又能让村民增收致富,一举两得。
于是,东庄村成立东福来以房养老专业合作社,将闲置的房屋流转到合作社,修缮后对外出租经营,贫困户把房屋以出租或入股的方式交给村里统一评估、统一修缮、集中经营,共同致富。并建立养老院,把70岁以上老人和残疾人集中安置免费供养。
对于经济困难家庭,房屋前五年交由村里无偿使用、修缮、出租,发展乡村旅游;第五年至第七年,东庄村与村民按照收益的六四分成;第七年至第十年,东庄村与村民按照收益三七分成;十年以后,房屋交还村民,收益全部归村民个人所有。对于急需用钱的家庭,东庄村一次性支付村民20年租金,村民以房屋入股,由合作社募集资金修缮。
房屋修缮资金如何筹集?东庄村独创“长者社员制”,吸引乡贤及老人入股,募集资金。全村17位乡贤每人出资2万元,前三年这笔钱免费用于修缮房屋,3年后作为乡贤入股合作社的股金,按股分红。村里20位7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出资5000元“入股”,每年分红500至1500元。这44万元资金成为修缮中的15套房屋的本金,免去了合作社到银行借钱的难处。
今年3月,东庄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和党员大会,公布了以房养老政策。82岁的韩克忠和72岁的杨俊玲老两口全部报了名,两人交了1万块钱入股,还把自家房屋交给村里集中规划。“5000块钱存银行,每年只有100来块钱的利息,入了股就有分红,还能免费搬到村养老院住,有人照顾不说,冬天取暖的问题也解决了,生活更方便了!”杨俊玲说。
在一户改造完毕的院落,记者看到院里是东庄村特有的香椿树,房间里有水冲式厕所、电热水器、厨房等设施,并准备利用丰富的香椿木,打造纯手工家具,免除异味,让游客住的健康、安全。“目前已完工15套,还有15套正在改造中,预计8月份完工。”韩吉强说。我们计划改造60套闲置房屋发展农家乐,项目建设后,可实现年接待能力9000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2万元,户均增收7000余元以上。同时,占地3亩可容纳50人的养老院正在装修,全村70岁以上的老人估计七一后都可以免费入住。
住农村石头小院,吃村民自养的山鸡、黑猪肉、新鲜蔬菜,喝山泉水,东庄村的以房养老模式开辟了一条精准扶贫新路。
闫盛霆 郗文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百岁寿星变股东 闲置房屋成资源 “绿色画廊”东庄村以房养老趟出脱贫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