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今朝 发表于 2016-8-2 14:57:55

【我是党员】陈兴明:为矿井守护一片天

http://www.ykjt.cn/xwsx/pic/attachement/jpg/site6/20160725/c03fd5e439ef19002f0635.JPG“今天,监测维修组要对已修复故障的设备再次进行巡查、维护,我们必须保证全矿41台监测点、610台各类传感器的安全稳定运行,一定要保证矿井安全生产。”早上8点整,陈兴明在班前会上重复强调着他们每日的工作。
陈兴明,济三煤矿监控中心监测技术主管、共产党员。一提起他的名字,领导和同事们都啧啧称赞。“言语不多,但做事让人放心踏实。”这是大家对他的一致评价。
怀着对人生目标的追求,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对煤矿事业的热爱,2006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信息工程专业的陈兴明,来到了位于微山湖畔的济三煤矿。
“因为我有一个的梦想叫矿工梦,我要把自己所学回报给矿山,为煤矿安全生产做“监护”,守护一片矿井天。我相信智慧矿山在这里一定能够变成现实。”谈及毕业为什么选择煤矿,陈兴明略显得意,自豪地说道。
作为一名“80后”青工,陈兴明肯专研、不怕苦。他带领技术研发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协助开发信息化建设研发平台。近年来,结合济三矿井下生产实际,他带领大家认真调研信息化建设现状,积累了大量准确、详实的检测数据。通过对霍尼韦尔监测系统先进技术消化吸收,成功对信息化监控系统进行了国产化改造;对井下监测分站进行扩容改造及光缆环路进行合理优化布局,实现了双环路网络通讯;通过对组态软件、编程软件深入研究与了解,实现了对井下风电瓦斯超限自动断电及分站异地断电功能,修补了原系统的功能缺陷;巧用负压传感器监测风筒状态,解决了掘进工作面风筒状态监测不准确的难题;通过监测数据、曲线分析查找故障原因,减少系统报警率……一个一个影响矿井信息化系统稳定性的技术瓶颈得到破解。
“他可是个热心人!”这是身边的同事谈到他时一定会提到的话。“只要是技术上出现难题,他总是耐心细致的给大家解疑释惑,他对大家的指导,不仅仅局限于理论本身,他总是毫无保地将多年工作的宝贵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令我们收获良多,这一点让我们很是感动。”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们对此深有感触,言语间透露出对陈兴明的敬佩和感激。
“党员既是一面旗帜,也是一面镜子。我是党员,就要多奉献,就要和普通职工不一样,要把工作干得更好才行。”陈兴明时刻用这句话提醒自己,使自己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自己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最大的作用,守护矿井,守护矿工。
今年上半年,济三煤矿生产持续紧张,新旧工作面安撤任务艰巨,为做好新旧工作面交替过程中信息监测的正常使用,他主动放弃休假,带领监测监控班组,积极配合相关部门,顺利完成了4个采煤工作面和10个采掘工作面监控设备的安装、撤除工作,并无一差错,保证了生产信息的准确畅通。工作中,陈兴明注重钻研,做到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面对今年夏季的高温多雨,他带领监测组人员及时完成了7采3下辅运巷、183下05胶顺制冷机监控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实现了制冷机开启状态及制冷效果在地面的动态实时监控。
十年的历练,让陈兴明从青涩的大学生蜕变成了铮铮矿工;十年的坚守,让一个默默无闻的新职工成长为单位的精兵强将;十年的付出,让一个热爱煤矿的有志者成长为守护矿井的栋梁人。陈兴明在辛勤耕耘的同时,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硕果。他先后参与完成矿科技成果及技术改革17余项,其中《煤矿无极绳牵引车脱轨监测装置》获得国家专利。
“没有优秀的个人,只有优秀的团队。我之所以取得一点成绩,是因为我们有一只优秀的团队”,在谈及他目前的工作,陈兴明谦虚地说。
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他的团队屡屡斩获佳绩,多次在集团公司组织的技术比武活动中获奖。2015年,在山西省“潞鞍杯”安全仪器监测工技术比武中,他们的团队包揽了前三名,用成绩证明了实力,用收获回答了奉献。
没有豪言壮语,只管把热情和汗水挥洒。如今,陈兴明用自己的青春岁月,用自己的无悔付出,带给同事榜样,带给企业放心。他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加熠熠生辉,他把根扎在这里、情洒在这里,他为矿井守护一片天……(孟洪霞 郑焕群)
http://www.ykjt.cn/xwsx/pic/attachement/jpg/site6/20160725/c03fd5e439ef19002f1138.jp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是党员】陈兴明:为矿井守护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