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者 发表于 2016-8-21 06:30:22

脱贫

     最近一段时间,常常听大家说起,很多人议论脱贫的问题。
     家乡地处库区,曾有过一次近距离的搬迁,村庄从低洼的河沟旁向较高的山脚下做了一次重建,这大概是五几年的事,这些也是听母亲讲起过。在我记忆里,河水总是三五年一暴涨,当雨水充沛的年份,洪水泛滥,在经过一个冬季的积蓄,河水常常吞没了滩地,留下少量的贫瘠山地,收获些五谷杂粮,维持生计。
       十三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分包到户,家家户户有了自己的土地,加上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很快人们有了粮食,温饱现在已不是问题。应该说我的家乡父老都比较勤奋,男劳力外出打工,女人们在家种地,这几乎每一家的生存模式。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人靠打工有了积蓄,尤其是年轻人很多人已经开着汽车去建筑工地,甚至一部分人在城市的高楼大厦里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这是一个喜人的现状。
       今年村里来了工作组,入住到村里,听说是来帮助村里解决贫困的问题,这也给村民们增添了不少茶余饭后的话题。扶贫是件好事,但具体怎么扶大概就不那么容易了。乡村交通闭塞,思想落后,这应该是挡在人们奔向致富道路的最大障碍。尤其是思想,太重要了。这不禁让我想起前不久发生的一件事。
       那大概是四月份,学校来了通知,要求家长去学校开家长会,校方和家长商讨贫困生补助的有关问题,大家都欣然前往。我是由于手头活计较忙,没能参加,我只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对于学校的款项处理表示赞同。虽然我没参加,但在上班路上遇到了部分家长,大家在激烈讨论贫困生补助款分配问题。如果说平等,那是没有绝对的,但是有好多年轻的父母对此却表现出极大地兴趣,这一点多少让人失望的。年轻人有自己的双手,对于那些“额外”的收入反映的很强烈,这多少暴露出一些自身的不足。感觉哪里有些不是。
      前段时间听婆婆说,村里很多老人办了低保,其中有些老人子女非常富足。其实对于村里低保这一块我是早有耳闻的,很多时候我会付之一笑。想到很多人在为低保瞪大了眼,有的甚至放下尊严,敷衍趋势,内心深处难免会生起一丝悲哀。
       村里的土地少,且过于贫瘠,我们是贫困的;村里交通不便,工业全无,我们是贫困的;村里的学子少,人才少,我们是贫困的。细细想来,很多外在条件是能改变的。贫穷,不仅仅是因为那片土地,那条山路,那几个学子,他应该有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一股正能量,一种新思想,一道长眼光!

胡云峰 发表于 2016-8-22 08:38:55

思想上要先脱贫,才能做脱贫的事!

胡云峰 发表于 2016-8-22 08:39:14

学习美文,问好听者老师!

听者 发表于 2016-8-22 20:49:51

回 1楼(胡云峰) 的帖子

谢谢胡老师的支持!

听者 发表于 2016-8-22 20:50:12

回 2楼(胡云峰) 的帖子

问好!

煤缘 发表于 2016-8-24 18:05:24

听者 发表于 2016-8-25 05:54:31

回 5楼(煤缘) 的帖子

谢谢老师的鼓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