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观察:别小看了“小改小革”
夏老师,您好!员工声音:切莫小看了“小改小革”
顾永强
今年以来,笔者所在的中石化山东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三采中心广泛开展了群众性的“小改小革”活动,使不少注聚老设备重新焕发了“青春”。如他们自制了油封密封圈,解决了多年的注聚泵曲轴箱漏油的难题,年可节约润滑油1.5吨,同时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职工的设备维修能力。普通工人技师杜胜利就是凭着数十项“自制聚合物干粉吸入器”、“延长注聚泵清阀周期”等“小革新”和“QC”成果等,在主任技师竞聘中占得先机,被聘为“主任技师”。就是依靠一线员工的小改革、小发明、小创新,该全中心的设备管理水平、现场基础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培养了一大批“技术能手”和“能工巧匠”。
实践证明,“小革新”可成“大气候”,也有大价值。古今中外,创新创造都是从不起眼的“小革新”做起的。据介绍,20世纪中后期美国基础研究中的重大科技成就,有75%来自于不为人们所关注的“小项目”;诺贝尔科学奖的得主也有不少来自于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以方便面为例,初问世时不被人们重视,但如今巳成为世界性的大众食品,仅2005年全球就吃掉了857亿份,小发明变成了大发明。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认为:“行之有效的创新在一开始可能并不起眼。而每一个伟大的创新又都是由无数个小创意汇集而成。”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对此曾给出一组数字:“20世纪中后期,美国基础研究中的重大科学成就,75%来自于不为人们所普遍关注的‘小项目’,诺贝尔科学奖的得主也大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可见,创新确实不可言“小”。有道是:“涓涓溪流汇成河、泉流万千必成川”许多事实证明,一项新技术、新产品的完成,需要从小创意起步;每一个伟大的创新又多是由无数个小创意汇聚而成。“革新无大小,能用是个宝”,“小想法”能变成“大智慧”,“小革新”能变成“大创造”,无论是技术进步,还是理论创新,既离不开众多“小项目”、“小革新”的集腋成裘,也离不开众多“小人物”的积极参与。
对企业来说,创新存在于产品生产的每一个细节。要使我们的企业有新的起色,新的突破,就要从点滴创新做起,就要从创造与众不同的“一毫米”做起。要知道,那些通常不起眼的螺帽、管子头、小阀门等废旧物品,经过加工,也许会成为出口创汇的艺术品,也许会成为解决石油航母远航的“定海神针”。对员工个人来说,创新存在于每一个岗位中,小岗位也会有大事业,一些小建议不仅可以创造效益,也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风物长宜放眼量。对我们一线员工,创新要立足实际,从小处着眼。每天创新一点点,每天创新一毫米,不以事小而不为,就一定能够立足岗位取得丰硕的果实。
回复: 员工声音:别小看了“小改小革”
哈,虽然此稿没有用过,但此稿表述的观点却似曾相识,从前还不止一次报道过,建议你另辟蹊径吧! 作了一些修改 顾老师,您好!“从小处着眼。每天创新一点点,每天创新一毫米,不以事小而不为,每天创新一点点,每天创新一毫米,不以事小而不为,就一定能够立足岗位取得丰硕的果实。”中间有重复的句子。 引用第3楼guwensheng于2007-10-17 23:33发表的:顾老师,您好!“从小处着眼。每天创新一点点,每天创新一毫米,不以事小而不为,每天创新一点点,每天创新一毫米,不以事小而不为,就一定能够立足岗位取得丰硕的果实。”中间有重复的句子。
确实是这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