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东 发表于 2016-8-26 16:44:42

老人变坏”或许是病 子女关爱是“良药”

编者按:在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精神健康的重要性,人人希望拥有良好体魄的同时,也渴望拥有健康的精神。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精神疾患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危害之一。为此,人民网健康频道特推出《心理诊所》栏目,定期跟您聊聊热点的心理话题,带您走进健康精神园地。本期,我们来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心理医生:“老人变坏”或许是病

你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老人吗:不顾你喜不喜欢,傍晚就在小区花园大声放着音乐跳着广场舞;上了公交车,你不给他让座他恨不得打你;明明是他走路不小心撞了你,却大声斥责你:“为什么不让着我”……网络上,对老年人特别是坏老人的“吐槽”绵延数年,生生不息。有人说:当年穿着喇叭裤、烫着爆炸头的“坏人”变老了;也有人说,现在的老年人不懂得礼节,没有礼貌,没有文化,老人变坏了。

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心理治疗师刘艳说,如果发现老年人特别是自己家的老年人突然变坏了,子女亲属倒是应该特别当心,请医生看看老人是不是生病了。

魏明东 发表于 2016-8-26 16:44:55

精神障碍困扰二成老人 子女关爱是最佳“良药”

身体健康对老人固然重要,但由于生理或社会等多种原因,老年人在步入晚年后可能会出现焦虑症、抑郁症等各种心理精神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研究表明,65岁以上人口中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占高龄存活人口中的26%。国内曾有大型社区流行病学调查和北京市的调查均显示,65岁以上人群抑郁症患病率约4.4%,重度抑郁者有1%至5%;70至85岁及以上老人患病率则增加一倍。

老年人这些心理问题也会辐射到身体,导致健康恶化,甚至厌世自杀。数据显示,老年人自杀死亡率可达25%,而年轻人约为5%。因此精神心理专家呼吁,老年人更需“精神保健品”,尤其是老年抑郁症不容忽视,老年人需要子女、社会的关心、支持和老人自己的心理调适。

魏明东 发表于 2016-8-26 16:45:17

老人几乎是每个家庭中话最多的人了。可能几句话能说清的事,他却说个没完没了;只是犯个小小的错误就被他喋喋不休;一说起退休前的那点儿事,他就根本停不下来……如果老人这样的唠叨曾经让你无法忍受,甚至厌烦,那么现在,你应该庆幸了,因为这充分说明,您家的老人心理健康、大脑灵活,并且因为这个爱唠叨的习惯,他还会比一般老人更长寿。

老人唠叨有原因

“多穿点,外边冷”,“多吃点,别饿着”,“怎么我说什么你都不听”,“我之前在单位的时候”……这些千篇一律的话,任你耳朵听出了茧子,老人却每天雷打不动地唠叨,有用的没用的从早说到晚。为什么人到老年,就都变得这么爱唠叨呢?

心理学研究指出,人的心理要获得健康,需要各种环境因素的丰富刺激。如果缺乏这种刺激,人就会变得呆板而神经过敏。老年人从工作或劳动岗位退下来后,就会把注意力过分集中在一些“不顶用”的事情上。譬如热衷于回首往事,因而喋喋不休;晚辈下班回到家之后,老人就会尽情倾诉心中郁积之言;年轻的儿女在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上和老人有诸多不同,老人需要不停说话来表达反对并提出自己的意见。上述原因,导致大部分步入老年的老人都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爱唠叨的人。

唠叨有三大好处

唠叨让心理更健康。美国白宫的保健医生曾给布什开过一个减压秘方:话疗,每星期至少与家人交流15个小时以上;夫妻之间每天至少交流两个小时,包括共进晚餐或是午餐。这个减压秘方,似乎完全可以总结为两个字:唠叨。同理,如果老人每天不爱唠叨,甚至不爱说话,总把不顺心的事埋在心里,日积月累,就变得食不知味、睡不安稳,容易使神经系统的防御功能和脏腑功能失调,让疾病趁虚而入,如原发性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冠心病、肿瘤等。而如果面对这些不顺心的事儿,老人们能够通过意义简单、琐碎的语言唠叨出来,则有助于他们释放压力和不安全感,潜在的抑郁都被语言释放出来,老人身心更健康。此外,无论是和家人唠叨,还是跟外人唠叨,都说明老人愿意与人交流,避免了与外界隔绝,这是一种十分健康的心态。

唠叨让大脑更灵活。美国一项近20年的心理学研究称,老人唠叨,即反复说同一件事,有助于提高记忆力。人类大脑用进废退,每次说话都需要经过逻辑思考,进行语言的提炼和组织,多说话可以刺激大脑细胞,使之保持活跃、兴奋,可有效推迟大脑的衰老进程。大脑有专司语言的功能区,如果说话太少,大脑中专管语言的区域兴奋度就会减弱,不利于大脑的健康运转,多说话可促进大脑这些功能区的发育。有些老人总没话找话,说明他的思维不间断,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患认知障碍症。

唠叨延缓衰老。经常说话的人,能使口腔肌肉和咽喉得到锻炼,有利于保持耳咽管的通畅,使耳朵内外的压力保持平衡,对于耳鸣、耳聋有保健作用,说话时带动眼肌和三叉神经运动,还可防止老花眼、老年性白内障和视力减退。

帮助老人多唠叨

以后老人再在你耳边唠叨的时候,千万不要说,“您别再唠叨了”,相反,为了老人的健康,要让不爱说话的老人变得唠叨,让本就唠叨的老人尽情唠叨。对于一些家务事,多让老人发表看法,使老人充分参与;对老人责怪性和抱怨性的唠叨,小辈们要不急不躁,少反驳,多点头,多逗老人开心;对老人唠叨的话要完成其中的一部分,让老人觉得自己说的话有人听,有人尊重他的意见,这些,甚于一些给老人买礼物、买补品的孝心方式,是对老人最大的孝心。

当然,对一些特殊情况则要警惕,比如老人突然喜欢自言自语、说话杂乱无章、说过就忘、答非所问,反应迟钝等,这可能是认知障碍症的先兆。

魏明东 发表于 2016-8-26 16:45:32

听老人唠叨就是尽孝

老人几乎是每个家庭中话最多的人了。可能几句话能说清的事,他却说个没完没了;只是犯个小小的错误就被他喋喋不休;一说起退休前的那点儿事,他就根本停不下来……如果老人这样的唠叨曾经让你无法忍受,甚至厌烦,那么现在,你应该庆幸了,因为这充分说明,您家的老人心理健康、大脑灵活,并且因为这个爱唠叨的习惯,他还会比一般老人更长寿。

魏明东 发表于 2016-8-26 16:45:44

老人养生 不妨让心粗糙一点

心思缜密的林黛玉固然招人垂怜,但太过敏感也为其平添不少痛苦,难以察觉生活的美好,结果疾病缠身,最终郁郁而亡。广东爱家心理研究所理事长马健文告诉记者,现实生活中,过于敏感地捕捉人际交往中传播的信号,很容易误读他人信息、表情、行为,为一些并不真实存在的问题而忧心忡忡,带来各种精神压力。因此,不妨让心粗糙一点,大度一些,宽容一些,释然一些,淡然一些,随和待人,大度待事。

魏明东 发表于 2016-8-26 16:45:50

煤缘 发表于 2016-8-26 17:35:10

感谢分享,魏老师辛苦了!

煤缘 发表于 2016-8-26 17:35:25

问好魏老师!

屈联西 发表于 2016-8-27 10:26:10

感谢分享!
魏老师辛苦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人变坏”或许是病 子女关爱是“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