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升值7要素
连环画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不但编绘了古今中外所有能涉及的事与物,而且还体现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如今连环画已成为集藏品市场的宠儿,为许多收藏爱好者所关注,衡量一种连环画价值的高低一般有以下七个要素。 1、出版年代。我国上个世纪20、30年代出版的早期连环画的存世量已很少,有些已成为稀世珍品,如赵宏本、沈曼云、董天野等绘制的早期连环画,收藏价值极高。50、60年代出版的连环画,现价格也已居高不下,如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古典精品连环画,现成交价一般都达4000元以上。 2、版别。版别是体现连环画收藏价值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的连环画的收藏价值最高,印数少的比印数多的值钱;再版连环画的收藏价值就要打个折扣,再版的次数越多,发行量越大,其价值必然就越低。3、成套率。成套的连环画一旦缺了几本,其收藏价值就大打折扣了,只有成套完整的连环画才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4、绝版性。早期连环画尽管早已成为收藏精品,但不少出版社对那些精品连环画一而再地进行重版,令广大连藏爱好者哭笑不得。而“^***”时期出版的连环画由于没有再版的可能,其版本价值之高不言而喻,特别是《红灯记》、《白毛女》等“样板戏”连环画的市场价格不断走红,目前一套全品相的“样板戏”连环画(共8本)的售价已达近万元。 5、名家作品。连环画收藏应注重选择名家作品,如50、60年代的贺友直、华三川、王叔晖、程十发以及80年代的范曾、王亦秋等,都曾绘制过不少脍炙人口的连环画,这些名家绘制的连环画的收藏价值显然要高一些。
6、创作手法。凡具有较高收藏价值的连环画,基本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采用线描手法绘制,画面精致,创作的人物形象逼真,线条生动流畅,印刷十分精美,题材、内容老少皆宜。 7、品相。与邮币卡收藏一样,收藏连环画也十分讲究品相,同一种连环画,品相的新旧会使价格相差好多倍。因此,在收藏连环画时应力求封面封底齐全,内页保持完整,纸张光洁挺刮,边上没有起卷,不能有签名和盖章(作者画家签名和盖章例外),整套书应没有明显的霉变、污损和破旧现象。 连环画的版本和量词
(一)版本,广义的版本,是泛指—切稿样本、写本、拓本、旧抄本、雕印本、套印本、排印本、影写本、影印本、名家签名、钤印本等。连环画的版本,是指同—部连环画,因编辑出版、绘画作者、版次、年代、排版和装订、装帧形式等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本子。拿(白蛇传)这同一部连环画来说,有50年代赵宏本等绘画的新美术版本和陈缘督绘画的朝花美术版本,有1979年秀山、新昌绘画的江苏版本,有1981年孟庆江绘画的人美版本,有1981年王建、王月琴绘画的河北版本,有81年孙昌茵绘画的上海人美版本,有1981年颜梅华、颜志强绘画的浙江人美版本,有1984年戴敦邦绘画的浙江人美版本,等等。因年代不同,出版社不同,绘画作者不同,其表现形式,绘画风格,甚至排版、开本、装订形式都各有差异,所以就形成不同的版本。同一部连环画,在装订、装帧形式上也有很多不同。比如,有最流行的普及本,也有豪华型的精装木,还有平装本、线装木、合订本等。版次印次的不同,其差别也很大,初版初印本和再版本、重印木、翻印本、影印本,在装订、排版、印刷、纸质,甚至内容、质量等方面都会有所不同。此外,还有作者画稿本和自版本、样书本,作者或名家签名、钤印本等。 (二)版次。即连环画出版的次第。首次出版的叫“第一版”或“初版”,重新出版的称“第二版”或“再版”,甚至“第三版”、“第四版”,以此类推,有的老版本重新出版的,还有叫“新一版”、“新二版”的。重新出版的再版本,有的是对内容修改、增删或重绘后出版的,有的是因原版没有保存或原版不能再用而重新制版的。重新制版所依据的底本,有以画家的原画稿为蓝本的,也有以已出版的连环画印刷品为蓝本的。 (三)印次。连环画每一版印刷的次数。从第一版第一次印刷起始连续计算。如第一版第一次印刷或第二次印刷……如有内容经重大修订而再版的,则另行计算印次。
(四)开本。用一整张平板纸即印书纸裁切开的张数做标准,来表明书本大小的叫开本。连环画多为横64开本和横60开本的小开本;也有横32开本,竖16开本,方20开本、40开本、48开本等大开本。 (五)印张。印刷每—本连环画所用纸张数量的计算单位。一整张平板纸为两个印张,半张平板纸即2开(或称对开)为个印张。—个印张印64开本为64页(2开纸裁切64开为32张纸,两面印刷即为64页)—个印张印32开本为32页(不包括书皮),以此类推。印张乘开本等于—册连环画的页数,比如印64开的连环画用了三个印张的纸,那么这本连环画就是192页(3×64=192)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