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煤炭形势不好,但生活还得继续”
当许多人还在睡梦中时,孔庄煤矿掘进一队职工杨旗已经悄悄起身。他回头看了看熟睡中的妻儿,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今年27岁的杨旗,从技校一毕业就在井下一线工作。矿上工资分配政策不断向一线倾斜,加上杨旗出勤很正常,他现在一个月拿到手的工资有3000多块钱,虽然比以前矿上效益好时每个月少拿2000块钱左右,但杨旗还是挺满意的。“大环境就这样,没办法,基本上够花。”他笑呵呵地说。
作为一家唯一的经济支柱,一家三口的生活就靠杨旗的工资为主要来源。他的儿子今年不满3周岁,有了儿子之后,因为没人照料,妻子辞去了工作。
结婚之前,父母给杨旗在家翻盖了新楼房。虽然没有什么还款压力,但从儿子出生之后,杨旗说他就成了“月光族”。为了让每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他和妻子从以前的大手大脚慢慢变得精打细算起来,他们养成了对每笔收入、支出都记账的习惯。
杨旗说,他每天晚上都要翻一翻家里的记账本,现在记账本上记得最多的是儿子的花销。儿子周岁之前,每月光奶粉都要花掉1000多块钱,现在一个月还要800多块钱。孩子长得快,衣服和鞋子每季都要添置新的,为了省钱,杨旗说妻子都是买些打折的,就这样算下来一个月平均得200块钱。“就这一个孩子,作为父母的肯定想让他吃得健康、穿得漂亮,尽量为他营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粗略算下来,光儿子一个月的花销差不多占我工资的三分之一了。”
杨旗说,柴米油盐哪一项不得花钱呀,物业、水、电、燃气费哪一样能少缴呀,光这些基本开销一个月至少得1000块钱。作为年轻人人情礼节和聚会比较多,亲朋好友同事家的红白事,一桩也不能缺席呀,算下来一个月这方面的花销也不少。“总觉得跟不上钱的影子。”杨旗无奈地说。
杨旗刚入矿下井时,面对艰苦的工作条件和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他对自己的工作很不适应,干了几天就开始厌倦,经常琢磨着以各种理由请假,也有过调出一线的想法。队里领导多次去他家家访问,后来随着儿子的出生,杨旗思想慢慢转变了,意识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不愿意再样混日子了。他说,“现在就想留在一线工作,不仅工作环境越来越安全了,而且收入高呀。为了这个家,辛苦些也值得。”
“等儿子上了幼儿园,我就出去工作。现在煤炭形势不好,我要替杨旗分担一些经济上的压力,一起渡过这段艰难期,相信以后会好起来的。”杨旗的妻子说。
相对于井下一线职工的收入,孔庄煤矿生活科职工曹学东的收入要少得多。“我的收入也就是人家孩子一个月的奶粉钱。”虽然工资只有千把块钱,但曹学东很知足。她说,经常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很多煤企欠薪分流、停产放假消息,我们还能保住饭碗实属不易,还能按时拿到工资已算幸运。
曹学东的丈夫也在孔庄煤矿工作,同样是地面工。虽然他们都有20多年的工龄,但两口子的工资加起来还不如井下一线年轻人的工资高。儿子在上大学,还要还房贷,曹学东一家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
“钱少有钱少的花法。”生性乐观的曹学东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一向爱美的她,好几年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那么大年龄了,还穿那么漂亮干啥,我要追求内在美。”曹学东自我调侃道。她说不仅不爱美了也不爱美食了,下一顿馆子多贵呀,还是自己在家做的实惠卫生,吃顿排骨至少要四五十块钱,还是多吃素吧,吃素能减肥还健康。“现在花钱我们都是抠着花,恨不得一分钱能掰成两半来。孩他爸把多年的烟瘾也戒了,他说不能让我这个巧妇无米下炊。而儿子也很懂事,在外面上学也是非常节俭。”
曹学东自己算了这样一笔账——儿子的学费和生活费一个月平均至少要1000多块钱;房贷一个月要1000多块钱;剩下的不到1000块钱就是一家人的各项开支。“有时还没到月底呢,这个月的工资就见底了,还好以前效益好时还有些存款。”这种月不敷出的日子,让曹学东对以后的生活多了一份担忧。
面对严峻的煤炭市场形势,矿上鼓励职工根据自身情况做兼职和创业。“以后工作之余,我也要出去打些零工,以补贴家用,只要渡过眼前的这道坎,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虽然面对很大的生活压力,但曹学东依然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中煤大屯公司 孔庄煤矿 宗慧芹 221611 0516-8903694515952229235 zhqxc@foxmail.com 普通百姓的生活,写得实在。谢谢慧琴支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