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帖:一起读书4主持词)以创新精神化解工学矛盾
以创新精神化解工学矛盾山东流云纺织有限公司 邢承木
冀中能源金牛股份邢台矿 彭 哲
新年伊始,来自全国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12个优秀班组联合向全国百万职工发出了开展“一起读书”活动的倡议。倡议发出一个月来,全国各企业班组积极响应,在全国职工中迅速掀起了一股读书学习热潮。但伴随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一些影响读书学习的客观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工学矛盾问题。工作与学习在时间上有冲突,怎么办?这是企业、班组和职工个人三者都必须面对,而且是必须认真处理好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不论是企业、班组,还是职工个人,都应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改革创新。
首先,要改变旧观念,树立新思维。毋庸讳言,目前,在一些企业、班组和职工身上,之所以出现工学矛盾严重现象,恐怕或多或少的与头脑里存在的“重生产,轻学习”的潜意识有关。认为生产能创效益,而读书是娱乐消遣。有的虽然知道读书有用,但觉得短时间内难见成效。所以,在工作与学习时间安排上,自然是厚此薄彼。出现工学矛盾时,不是统筹安排,而是先对学习亮“红灯”,给生产工作让路,学习缓一缓,等一等,停一停。现代社会实践证明,这些观点是片面的,应该立即转变观念。我们开展“一起读书”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顺应时代要求的与时俱进之举,是为了提高职工素质而读书,是为了更好的工作而读书,是为了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而读书。以新观念、新思维去审视学习,科学合理地分配工作和学习时间,让职工工作时间能专心,学习时间能安心,应该不是十分困难的事。在这方面,上海宝钢、发起读书倡议的12个优秀班组,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其次,要创新工作和学习机制、方法,敢于打破条条框框,灵活工作,灵活学习。读书活动开展以来,很多企业班组结合企业实际,积极探索和创新读书方式方法,找到了工作与学习的平衡点、联系点,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充分利用了起来,使职工有了更多的读书时间,值得学习借鉴。
8小时里挤时间。有的企业根据生产任务,调整劳动定额,班组完成定额后可以结合工作组织学习。调整规章制度,不再把职工班中看书视为违纪行为,允许一些非操作性岗位职工带书进车间,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把8小时时间充分利用起来。见缝插针,充分利用安排生产工作的班前会、班后会、工作休息间隙等时间组织职工学习。还有一些企业结合读书活动,调整轮班和工时,由“三班倒”改成“四班倒”,让职工有了更多的时间休息和读书。把书屋“前移”、延伸到每个班组、工地、小站、小点等,做到哪里有职工,就把书送到哪里,让职工随时能看上书。
8小时外巧安排。科学安排学习计划,读书学习计划尽量与工作时间错开。统分结合,对在生产一线不宜集中组织学习的职工,先轮训骨干,以点带面,减少因集中学习影响正常生产。以夜代昼,以闲代忙,利用星期天或晚上组织学习。如有的企业采取“8+1、5+1”等学习措施,做到生产经营与学习两不误。“5+1”,即在5个正常工作日的基础上利用周六或周日的休息时间组织集中学习。“8+1”,即在每天8个小时正常工作时间的基础上,利用从每天中午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里挤出的半小时组织集中学习,或利用下午4点钟以后及下班后的一个小时时间组织集中学习,把工作与学习时间有效地结合起来。职工个人更要计划好自己的工作与学习时间,善于挤时间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把学习当成每天生活的一部分。善于总结和运用学习技巧,提高学习效率,最大程度的缓解工学矛盾。
在学中干,在干中学。读书的目的在于学以致用。把车间当课堂,把机台当讲台,工作学习化,学习常态化,工学一体化,把读书贯穿于班组安全生产、技术改造、节能降耗等工作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到书本中找答案,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及时应用到工作中,检验读书效果,缩短由知识到能力的“时间差”,在工作实践中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总之,工作与学习,不是一对不可调合的“冤家”,它就像我们的左手和右手,一个也不能少。克服工学矛盾,挖掘时间潜力,使读书活动不差钱、不差屋、不差书、不差时,做到工学同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需要我们企业、班组及职工与时俱进,各尽其能,灵活创新,同唱一首歌。
谢谢志民老师及时加亮。请多指点不足。 二人合作写主持词,不知有没有先例,是不是创新?请夏老师、版主及各位老师多指点。 谢谢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二人合作写,聚二人智慧,文章更好. 不错,学习两位老师的大作了 强强联手、共铸精品。期待二位老师大作见报。 写的好,顶一个! 引用第4楼wangshouhua于2010-01-27 05:13发表的:
二人合作写,聚二人智慧,文章更好. p_w_picpath/back.gif
谢谢鼓励 引用第5楼爱湾于2010-01-27 12:30发表的:
不错,学习两位老师的大作了 p_w_picpath/back.gif
谢谢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