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帖:一起读书4)破解工学矛盾——意识是关键、兴趣是核心、方法是纽带
(跟帖:一起读书4)破解工学矛盾——意识是关键、兴趣是核心、方法是纽带刘文润
“自从2007年我接手安全培训以来,就没有哪一天学员全部到齐了。”这是笔者在采访中听到重庆能源集团天府一矿培训办公室主任的原话。长期以来,职工学习和上班就一直矛盾着,尤其是在煤矿企业,这一直是困扰各级培训中心和职工的难题:培训课程通常安排在白天,该上班的时候要上学,该上学的时候要上班,上班时间与上课时间的重叠,致使培训效果总是不够理想。
自上而下促学习,领导意识是关键
为切实解决这一矛盾,缓解基层区队看似人才济济却又无才可用的尴尬局面,重庆能源集团天府一矿通过深入进行工学矛盾调研,摒弃以往不符合现实需要的培训意识,从职工实际情况出发,出台了不少缓解工学矛盾的措施,例如对前来参加培训的职工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对参加培训考试并取得一定成绩的职工给予一定的补贴,通过减少培训对职工短期的经济损失来促进职工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将培训与职位晋升、党员发展和后背干部等方面进行挂钩,引导职工积极参加培训。如提出在个人能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优先考虑培训时间较多、学历较高者,迫使职工不得不加强学习。在培训时间的安排上,尽量安排较多的职工有空的时间段进行学习,确保职工培训受益面的广泛性。
职工收益是学习本质,职工兴趣是核心
要解决工学矛盾这一问题,就必须弄清楚学习培训最终受益人究竟是谁。这就犹如学生学习知识一样,学习最终受益方肯定是学习者自己,而不会是老师或者学校——老师或者学校或许暂时可以分享你的荣誉,却不能分享你所学的知识。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法矛盾原理,即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既是事物内部、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亦即工和学,两者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我们在看待这个矛盾的时候,在看到两者的对立,又不能忽视两者的统一,关键是如何找出将对立转化为统一的接洽点。笔者认为,在实行了培训经济补助后,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两者的对立,但若是要达到两者的统一,则远远不足,还需要注入职工自身学习的兴趣,毕竟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若能充分调动职学习的兴趣,职工就会自觉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如通过换班等方式挤出时间来参加学习,学习效果自然就是不言而喻的了。
跨越工学矛盾鸿沟,教学方法是纽带
即使有领导培训观念的快速转变、职工兴趣的充分调动,工学两者之间仍存在巨大的鸿沟,仍无法完全破解两者之间的矛盾。要切实解决这一矛盾,贴近现实又快又好的方法是变以往教条古板简单低效的教学方法为当代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视听觉全方位刺激,将互动式教学与常规、动态考试抽查方式创新性有机结合,同时辅以现场实际技能操作学习,加强职工实际操作能力,充分调动职工课堂业余学习的积极性和实际效果,尽快缩短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时间,真正实现工学的和谐相处,切实做到以工促学,以学促工,工学互动共同打造好拥有较高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新一代矿工。
好稿,看好 好稿!支持!!! 刘老师对马哲的矛盾观是吃透了的哟,由衷佩服哈! 学习!
回 5楼(阿哲) 的帖子
呵呵 革命尚未成功,我等仍需努力学习哈!回 4楼(哑孩子) 的帖子
呵呵 谢谢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