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6地下核工程”景区封闭一年重新对外开放
http://img1.gtimg.com/17/1766/176672/17667281_980x1200_0.jpg1/7
近日,经过一年时间封闭打造的重庆涪陵“816地下核工程”(后简称“816工程”)景区重新对外开放。这是目前国内唯一解密并以旅游景区形式向外界开放的核工程旧址。被誉为“深埋山间的绝世和氏璧”的“816工程”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数据显示,从1966年开建至1984年停建,约有6万多人参加工程建设。洞体工程设计可以预防100万吨氢弹空中爆炸冲击和1000磅炸弹直接命中攻击,还能抵抗8级地震破坏。此次重新对外开放,提档升级后的景区融合了历史厚重感与现代科技感,增加游客体验及参与性项目部分,还综合运用声光电效果,并模拟还原了核工程原有部分功能。 钟欣 摄 http://img1.gtimg.com/17/1766/176672/17667282_980x1200_0.jpg
2/7
近日,经过一年时间封闭打造的重庆涪陵“816地下核工程”(后简称“816工程”)景区重新对外开放。这是目前国内唯一解密并以旅游景区形式向外界开放的核工程旧址。被誉为“深埋山间的绝世和氏璧”的“816工程”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数据显示,从1966年开建至1984年停建,约有6万多人参加工程建设。洞体工程设计可以预防100万吨氢弹空中爆炸冲击和1000磅炸弹直接命中攻击,还能抵抗8级地震破坏。此次重新对外开放,提档升级后的景区融合了历史厚重感与现代科技感,增加游客体验及参与性项目部分,还综合运用声光电效果,并模拟还原了核工程原有部分功能。 钟欣 摄 http://img1.gtimg.com/17/1766/176672/17667283_980x1200_0.jpg
3/7
近日,经过一年时间封闭打造的重庆涪陵“816地下核工程”(后简称“816工程”)景区重新对外开放。这是目前国内唯一解密并以旅游景区形式向外界开放的核工程旧址。被誉为“深埋山间的绝世和氏璧”的“816工程”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数据显示,从1966年开建至1984年停建,约有6万多人参加工程建设。洞体工程设计可以预防100万吨氢弹空中爆炸冲击和1000磅炸弹直接命中攻击,还能抵抗8级地震破坏。此次重新对外开放,提档升级后的景区融合了历史厚重感与现代科技感,增加游客体验及参与性项目部分,还综合运用声光电效果,并模拟还原了核工程原有部分功能。 钟欣 摄 http://img1.gtimg.com/17/1766/176672/17667284_980x1200_0.jpg
4/7
近日,经过一年时间封闭打造的重庆涪陵“816地下核工程”(后简称“816工程”)景区重新对外开放。这是目前国内唯一解密并以旅游景区形式向外界开放的核工程旧址。被誉为“深埋山间的绝世和氏璧”的“816工程”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数据显示,从1966年开建至1984年停建,约有6万多人参加工程建设。洞体工程设计可以预防100万吨氢弹空中爆炸冲击和1000磅炸弹直接命中攻击,还能抵抗8级地震破坏。此次重新对外开放,提档升级后的景区融合了历史厚重感与现代科技感,增加游客体验及参与性项目部分,还综合运用声光电效果,并模拟还原了核工程原有部分功能。 钟欣 摄 http://img1.gtimg.com/17/1766/176672/17667286_980x1200_0.jpg
6/7
近日,经过一年时间封闭打造的重庆涪陵“816地下核工程”(后简称“816工程”)景区重新对外开放。这是目前国内唯一解密并以旅游景区形式向外界开放的核工程旧址。被誉为“深埋山间的绝世和氏璧”的“816工程”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数据显示,从1966年开建至1984年停建,约有6万多人参加工程建设。洞体工程设计可以预防100万吨氢弹空中爆炸冲击和1000磅炸弹直接命中攻击,还能抵抗8级地震破坏。此次重新对外开放,提档升级后的景区融合了历史厚重感与现代科技感,增加游客体验及参与性项目部分,还综合运用声光电效果,并模拟还原了核工程原有部分功能。 钟欣 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