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涨价:市场地位滥用?
乘客感觉贵了 平台认为合理 专家观点不一近期有不少乘客反映,过去几个月间,网约车车费涨了一截。网约车平台表示,基础车费并未上调,补贴力度确有调整,但也是为了保证叫车成功率,且价格透明、买卖自愿。专家指出,资金压力之下,低价营销策略难以为继。不过,也要密切关注网约车是否有垄断苗头,采取对策保护消费者权益。
近日,不少乘客反映,滴滴、优步等网约车车费上涨,补贴却越来越少,早高峰车费还须加倍。价格上涨的情况如何?涨价原因又是什么?记者进行了调查。
乘客
深圳北京涨了上海感觉不明显
9月20日上午8时40分,深圳市福田区梅山街,记者打开手机呼叫滴滴快车。应用软件显示,原本20多元的车费,增加了1.2倍,接近50元。如果不同意费用加倍,则无法叫车。
记者同意加倍,不过,迟迟没有司机接单。正着急之时,刚好有出租车经过,记者便放弃呼叫快车,改乘出租车。半个小时后,到达目的地,费用仅需33元,比快车便宜10多元。
“价格上涨得太快了。”陈女士家住深圳宝安区西乡街道,常常交替使用滴滴拼车、优步拼车上下班。“今年3、4月,优步拼车30多元,滴滴拼车50多元;7、8月,优步拼车80多元,滴滴拼车70多元;现在,优步拼车91元,滴滴拼车则是93元。”
车费上涨,与补贴减少密切相关。“一开始,代金券额度较大,六七折车券都是很常见。但如今,一般是九折以上。”深圳市民张先生说,“一般情况,只能优惠两三元,少得可怜。”
北京的乘客,也面临着价格上涨和补贴减少。在朝阳区工作的北京市民杨先生,经常在周五晚高峰时段乘坐优步返回位于通州区的家,行程约16公里。6月份时,搭乘人民优步花费35元左右,但是有10元的优惠券。现在同样的行程与时间段,没有了优惠券,实际支付费用上涨。
乘客多支付的车费,是不是都是给了网约车司机?对此,全职做了一年多滴滴司机的廉师傅说:“我们的收入减少了。”他说,一年前,一个月收入能够过万,现在只有五六千元。“每天得跑够25单,才能够拿到80元奖励,少一单都不行。”
不过,网约车价格存在地域差异,在有些城市涨价并不明显。
在上海,记者这几天多次乘坐滴滴快车或拼车、人民优步,距离一般都为5公里到10公里的中短途。加上补贴优惠,车费少则两三元,多则不到30元,并没有明显感受到涨价的压力。而如果同样是搭乘出租车,滴滴和优步的价格还是便宜了不少。
记者同时从上海优步获悉,人民优步的价格近期非但没涨,反而降了,包括基础车费全面下调。
企业基础车费没涨,补贴动态调整
滴滴出行表示,各地具体的补贴和奖励标准,会根据市场情况而进行调整。
“滴滴快车在深圳,从今年4月份开始,价格就没有变化,计价规则依然是每公里1.8元,每分钟0.5元。”滴滴出行公关部李玫表示,目前计价规则在滴滴手机应用软件中有详细说明。“价格是很透明的,乘客每次发单之前都有预估价。”
优步中国深圳市场经理张伽豪也明确表示,优步近期没有上调基础车费,每公里、每分钟价格和滴滴保持一致。
对于补贴,李玫回应,补贴是一种市场推广方式,会根据市场的情况进行调节。“城市出行本身是动态的,因此对于司机和乘客的补贴也应该是动态的。未来的补贴会根据时间、地点、订单条件以及供需情况来进行智能调节,最终目的是提高用户叫车的成功率。”李玫说。
“上两周,我们给乘客例减4元,本周则是例减6元,优惠力度更大。”张伽豪表示,优步会通过短信、自媒体等渠道,给所有用户发放优惠券。
对于早高峰车费加倍,李玫解释,系统会根据实时供需状况为每一个订单匹配一个合理的加价倍数。“动态调价未必只用在高峰阶段,在运能紧张的区域,非高峰时段也可能加价。动态调价不是强制的,如果不介意再等等,也可以选择不加价。”李玫说。
滴滴之外,其他网约车企业的价格似乎变化不大。易到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去年11月到今年6月底,易到一直维持充值100元返现100元的优惠活动,相当于用户可以半价打车。
事实也证明竞争远未结束。9月22日,过去一直坚持自有车辆、采用重资产的B2C模式的神州专车宣布,启动“U+开放平台”,承诺永不抽成。神州涉足C2C模式、不从司机收入中抽成的做法,将使市场的走向更加充满变数。
神州优车董事长兼CEO陆正耀介绍说,“U+开放平台”与神州自有车辆的收费价格一致,高于巡游车、快车的价格。但神州也同时启动了新一轮“充100返50”的促销计划,打折后的实际价格与巡游车的价格相近。
企业普遍认为,市场价格的变化与未来竞争格局的演变有着紧密的联系。易到有关负责人表示,网约车行业并不具备垄断的基因,目前谁都可以利用价格杠杆进入市场。
滴滴出行也表示,移动出行是一个增量空间巨大的新兴市场,同时行业竞争仍然非常激烈,不断有新企业加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作为市场推广方式之一,针对乘客的红包补贴和司机的奖励将继续发放。
专家
属正常商业行为,但需要警惕垄断
这一轮以滴滴、优步为代表的网约车涨价,原因何在?又应该如何看待呢?
在广东交通研究专家苏奎看来,滴滴涨价背后有很多因素:首先,滴滴合并优步中国之后,有效竞争会减少,而价格根本上是由市场竞争决定,平台无价格竞争压力了,价格自然就高了。其次,由于滴滴在司乘两端的用户规模都已经很大,继续补贴也不能增加多少规模,也就是说补贴的边际效果很低了,减少乃至取消补贴是很正常的商业决定。再有,专车平台司机已经大量专职化,每次运输的成本与招租方式关系不大,价格最终会与传统的巡游出租车拉近,更加反映成本。最后,减少补贴也与平台未来可能存在的资金压力,或投资人希望尽快盈利等有关。
专家表示,价格上调很大程度是因为之前的低价营销策略开始改变。
“过去两年,网约车企业通过打折券和抵用券等各种方式,吸引了很多用户。但是,认为这种低价会永远持续,是不切实际的。因为除了打折券之外,它们还有自己的价格体系。”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傅蔚冈表示,低价可以视为一种营销策略,但不应该被视为理所当然,“毕竟滴滴和优步并不负有永远以亏损来补贴消费者出行的义务。”
对于目前市场上的竞争格局,苏奎这样判断:网约车市场的门槛看上去比较低,但实际比较高,主要是由于资本门槛高。因此,未来各个地方可能会不断有一些区域性的平台出现,与既有平台形成竞争和制约。但在全国层面,网约车市场格局在相当时期内不会有太大变化了。
那么,滴滴合并优步中国,到底会不会造成垄断呢?苏奎认为,网约车因其服务特征(如手机招车、电子支付等)的独特性,在一定程度是独立市场,但与传统巡游出租车存在一定的替代性。“是否涉及垄断,关键要看两点:一是今后巡游车能否改进和发展,特别是政策能否为巡游车适度松绑,从而对平台形成制衡;二是在高峰期或特殊天气时,供求失衡时或供需信息不对称时,由于有效竞争不足,如何防止平台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对于第二点,苏奎又进一步表示,运输市场由于具有特别明显的潮汐性,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最有可能发生在高峰期和特殊天气等时间。相关平台公司可以向社会承诺高峰动态加价不得超过一定倍数,以保护消费者权益。
深圳市政协委员彭琛一直关注交通话题,她建议,政府要密切关注网约车是否出现垄断的苗头,及时用《反垄断法》监督。此外,针对网约车在高峰期收取加倍车费,彭琛建议,对溢价部分的收税要与正常车费区分收取。“网约车早高峰加剧了城市道路的拥堵。政府可以用这部分税收,补贴城市公共交通。”
据《人民日报》
网约车细则可别开倒车
希望在数量和价格等指标上,能有一定的灵活性,让各市场主体充分博弈,从而达成行业动态平衡
前两天,记者叫了一辆网约车去火车站。车约上了,司机电话打过来,请求取消,好说歹说也不肯去。为啥?怕被抓住罚款。
网约车不是已经合法了吗?怎么还抓?原来,根据7月28日公布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网约车的合法地位确实明确了,但得到11月1日《暂行办法》实施时,满足条件的私家车才可以按照一定程序转化为网约车,加入运营。
也就是说,现在路上跑的网约车还属于“无证上岗”,各地的细则大多还在掐着点儿制定中。《暂行办法》是国家层面的改革,主要是明确大方向;具体方面比如车的数量规模怎么控、运价怎么调、车辆条件具体怎么定,还得听细则的。
细则应该怎么定呢?应该两头都顾好:既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也要把交通部和国办文件精神充分体现出来。这次出台的管理新规广泛吸取民意,综合考虑各方面利益,体现了改革精神,人们期盼这些亮点能够在细则中继续闪亮,担心因为水土不服造成“损耗”。
在这些担心中,一种意见比较典型:可别把现在管理出租车的办法直接搬过来,把网约车管成了用网约的一般出租车。旧瓶装新酒,结果把新酒装旧了。
在讨论网约车到底要不要合法化时,人们对现行出租车管理办法提出过一些意见。诟病最多的有两条。一是数量管制太死。城市在增长,人口在增加,出租车数量增长缓慢,结果供给不足,造成老百姓打车难;二是靠牌照吃舒服饭,服务态度差。数量卡死了,只要有牌照不怕没活拉,挑活、拒载成为怎么也管不住的痼疾,司机没有改进服务的动机,乘车体验特别不好。人们希望网约车这条鲶鱼能够冲出一条新路,改变激励和约束规则,给业态带来良性改变;希望在数量和价格等指标上,能有一定的灵活性,让各市场主体充分博弈,从而达成行业动态平衡。
当然,制定规则,需要均衡各方面的利益,需要考虑现实条件和历史原因,不能从一种理想逻辑出发,如房换梁,不能硬来。出租车行业特别是司机的利益也应该充分考虑;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要走老路、“一刀切”。多元供给、差异竞争的局面需要新规矩护航。 感谢分享!
王老师辛苦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