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别把自己搞成“网红”
近日,偶遇某畅销书作家签售,长长的人龙上百米,不少年轻读者手捧一摞书翘首等待签名。此情此景令人欣喜,但书店经理的一番话却令我顿生疑惑,他说接下来作家在其他城市还有好几场签售,要尽快签完赶飞机。如今作家签售已经成了新书出版后的“常规动作”,不但可以拉动销售,还可以扩大宣传、巩固粉丝。所以如果你关注作家的微博,不难发现许多当红作家几乎成了空中飞人。但作家不是“网红”,不是靠吸引眼球来谋生的,作家毕竟要靠作品安身立命,没有作品连续问世就变成了空头文学家,没有优秀作品连续问世就会蜕变成二流乃至末流“写手”。参与社会活动是成名必须付出的代价,但整天出席各种签售、宣传、会议、讲学,哪还有精力放在创作上?长此以往,恐怕只能拿出令人汗颜的庸作俗品了。说到底,这就是缺乏定力。定力不够就会随波逐流,迷失方向。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本来一边开酒吧一边搞创作,开酒吧赚的钱远远超过写作的收入,但他把写出气魄更宏大、内容更深刻的力作视为奋斗目标,毅然关掉酒吧,从市中心搬到偏僻乡间,屏蔽一切不必要的社交和宣传,每天5时起床写作,为了保证体力甚至练起了马拉松,30年不间断,作品源源不断,而更令人钦佩的是这些作品几乎都保持相当高的水准。
不久前去世的作家陈忠实为了创作《白鹿原》,把家从西安搬到白鹿原一座小小的农家院里。他对自己“约法三章”:不接受采访;不参加无关宏旨的应酬和社会活动;不理会对他过去作品的评价。从1987年动笔到1992年交稿,整整5年,陈忠实沉浸在创作中,心无旁骛。
今天的创作环境是非常好的,但市场经济的喧嚣也极易扰乱心神,文艺工作者在名利面前保持定力比以往更难了。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影视明星出现在各种综艺节目中,常常看到作家到处签售,常常看到评论家赶场式地出席各种研讨会,表面上热热闹闹、风光无限,但其实是在浪费艺术生命。当前文艺创作之所以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和创作者缺少定力、难以专注有直接关系。
艺术创作要达到至高境界需要专注,而专注来自于定力,有定力才能不为外物所扰,不为名利所惑,潜心创作,精益求精。作为创作者适当地拉开与社会的距离,主动远离名利的诱惑,对于增强定力、追求艺术理想无疑是必要的。作家,不要把自己搞成“网红”。
(摘自《人民日报》2016年9月22日19版文教周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