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 发表于 2016-10-3 20:38:13

北京西城红会开办"博爱商店" 探索救助工作人本化

中国网新闻9月30日讯 为疏通市民表达爱心方式的渠道,找到捐献物品转换成现金的办法、手段、途径契合点,北京市西城区红十字会于2004年5月开办全市第一家“红十字博爱商店”。

以“博爱”对接真情互动

目前,人们对于一年内多头多次以现金为主的募捐方式不为接受,影响了社会救助工作的顺利开展。那么如何疏通市民表达爱心方式的渠道,找到捐献物品转换成现金的办法、手段、途径的最佳交点,同时把集中救助变为经常救助,把被动的接受变为按需所取等就成为了我们思考的问题。

2003年底,通过随市红十字会赴澳大利亚、新西兰,参观红十字商店,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因此结合我区实际,开办“博爱商店”,一种以人为本,具有长效救助的机制的构想油然而生。

2004年5月在市红十字会、区委、区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开办了全市第一家“红十字博爱商店”。“博爱商店”的宗旨是: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为目的,以加大本地区最易受损害群体救助力度为目标,本着以人为本,人文化服务的理念,通过市场化机制,建立我区长效救助服务体制,最大限度的发挥社会效益。

以“博爱”彰显人本内涵

开办“博爱商店”,是积极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把红十字会工作有机融入到西城区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来的有益探索,是积极实施人道主义“四项工程”的具体实践,是红十字会发展壮大的抓手,变“输血”为“造血”,为救助工作实现经常化、人文化、市场化的特点起了推动作用。

目前我区“博爱商店”主要有三种运作方式:一是本区持红十字博爱卡的特困人员,凭卡领取标价商品,最低价领取义卖品;二是持低保证的人员,现金购买标价商品和最低价购买义卖品;三是普通消费者,现金购买标价商品,购买义卖品时按照标价上浮50%—80%作价。

义卖品来源于爱心企业的捐赠和社区居民家中闲置、可用物品(食品除外)。接收捐赠物品后,博爱商店将它们进行严格的挑选归类,对有可再用价值的进行整理、消毒,然后以低于市场价格销售。义卖所得资金全部入红十字会备灾救助基金,用于救助辖区内特困的家庭、残疾人、学生及孤老,并接受审计部门的监督。

由于商店是对外开放的,因此被救助的人们来领取物品享受正常购物者的待遇,在这里他们的脸上不会印有贫困的“标签”,从而维护了弱势群体的个人尊严。

西城区目前共有“红十字博爱商店”6个,德胜分店建筑面积120平方米,由德胜街道办事处无偿提供。红十字博爱商店分普通商品区、义卖品区和免费索取区。红十字“博爱商店”经理由德胜街道办事处服务中心主任兼任(事业编正科级)。其他雇员全部为残疾人和4050下岗人员,月薪按照相关政策支付。

自我区红十字“博爱商店”开业以来,义卖品收入1.31709万元,已全部进入区红十字会备灾救助基金;商品销售额为11.471万元,批零差价为0.57万元,用于商店事业经费开支的补充。平均月流水8824元,义卖品销售平均每月1013元。“博爱商店”捐助站共接受个人日常捐赠物6965件。

红十字“博爱商店”的开办,深受社会广大群众的欢迎。通过志愿捐赠的方式来实现较富有的阶层帮助较贫困的阶层,实现了阶层之间的良性良好互动。今年3月31日,区人大代表视察红十字“博爱商店”后,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胡端英送来一台29英寸电视机,当天就被贫困人以200元的价格买走。一名70多岁的老太太持卡买了一桶花生油,高兴地说,很长时间没吃过花生油了,以前总舍不得用钱买,今天回家要好好享受一下。类似的典型事例还有许多,红十字“博爱商店”的经营实践证明:“博爱商店”是红十字会有形的宣传站,前来购物的居民用自身的具体行动献出了纯洁的爱心,贫困阶层的人群切实享受到了价廉物美的实惠。

开办红十字“博爱商店”得到了总会、市会、各位领导和各级政府的指导、支持和关心。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常务副会长江亦曼同志到西城区调研时,对红十字“博爱商店”的运作模式、发展方向和存在突出问题的解决方式的深邃见解,给予我们极大的启迪。李雪奴常务副会长,林铎区长亲自为博爱商店开业剪彩,这是对西城红十字会工作的极大鼓舞。近两年来,林铎区长在讲评区属单位和部门工作时,经常提到红十字会,在工作实践中,宣传红十字会。“博爱商店”的第三种运作方式即:普通消费者,现金购买标价商品,购买义卖品时按照标价上浮50%——80%作价就是林铎区长提出来,并得到李会长称赞的。林铎区长提出的普通消费者购买义卖品价格要适当提高的目的:一方面是要普通消费者应该多献出一点爱心,另一方面又能制约小商小贩的倒卖行为,体现出救助的职能,“博爱商店”的第三种运作方式就此产生了。在开办红十字“博爱商店”过程中,我们还得到了北京市红十字会给予的13万元救助资金,用于博爱商店购买贫困人群所需物品,以及50套西服,180件童装,100双童鞋和5箱杯子等物资;各街道办事处无偿提供了开办博爱商店的场所,以及装修、设备和日常办公开支等费用,这些支持对于我们进一步探索人本化、经常化的长效救助机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红十字“博爱商店”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接待了延边、天津、湖北等国内城市的红十字会领导,以及俄罗斯、韩国、罗马尼亚等国际红十字会同行前来参观,受到了各级领导和国内外友好城市红十字会的称赞,成为一个各地红十字工作交流和相互促进的平台。较好的体现了北京市红十字会救助工作的“和谐、关爱、互助”的社会形象。

以“博爱”搭建社会网络

拓宽筹资渠道,加大救助范围是开办“博爱商店”的目的。自开办以来,我们加大了救助工作力度:救助全区302户特困家庭和123名特困学生;给文兴印刷厂、培智学校等五个残疾人单位、学校送去救助款;为第四聋人等三个学校符合条件的残疾学生每人出资加入“北京市中小学生、婴幼儿住院医疗互助金”;协助区民政局做好困难群众的救助工作;出资为什刹海街道特困家庭修缮房屋;并为本市和对口支援地区沟援建了一所卫生院、一所小学和一所福利院,共计43.71万元。

为探索和实践社会救助资金双循环体系建设的道路,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红十字“博爱商店”的管理,规范职责,细化责任;建立集团式管理机制,解决商品进货问题,降低成本,我们计划10月底前,在全区全面推广,七个街道都开办红十字“博爱商店”,形成连锁经营,并准备在全区50个社区成立红十字捐赠站,以保证义卖品的货源。形成集团式管理,统一物流配送,建立直接购货合同,从而解决目前由于进货少而造成的进货难,成本高的问题。建立必要的配套设施;逐步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实现物资转换,把市场化运作作为筹集红十字会救助资金的另一个主渠道,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京西城红会开办"博爱商店" 探索救助工作人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