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承木 发表于 2010-2-3 01:28:18

(跟帖一起读书5主持词)  对症下药解除“瓶颈”

      对症下药解除“瓶颈”



         山东流云纺织有限公司       邢承木
         冀中能源金牛股份邢台矿    彭 哲   

   
    目前,由12个优秀班组联合发出的“一起读书”倡议,已在全国各企业班组中逐步深入开展起来,而且有些已经初见成效,令人欣慰。但是,从近期职工反馈的情况来看,一些企业的职工读书活动开展的并不是一帆风顺。有缺钱的、有缺书的、有缺屋的,其中反映最强烈最普遍的是“工学矛盾”问题。“没时间读书”,看起来已经成了制约读书活动的最大“瓶颈”。

    工学矛盾真的难以调和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工作须臾离不开学习,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工作与学习不是“冤家”,是“孪生兄弟”。道理大家都明白,但为何还会出现工学矛盾,进而成为影响读书活动的制约瓶颈呢?这里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有企业领导的原因,也有职工个人的原因;有机制体制的原因,也有执行不力不到位的原因。那如何才能解除这个瓶颈呢?对症下药是关键。
    首先,要改变只知低头苦干、安于现状的落后观念,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变苦干为活干,变只干不学为边干边学,以学促干。企业里常讲,时间就是金钱。班组、职工常说,时间就是产量,就是工资、奖金。是把时间多花在工作上,还是多花在读书学习上,很多人会立即不假思索的选择用在工作上。上班满负荷干,下班加班干,读书靠边站。这样做虽暂时能多增效益,但是在苦干、死干,是没有认识到读书学习重要性的短视行为,长期下去是会落伍甚至会被淘汰的。这一点,全国优秀班组及许振超、孔祥瑞、窦铁城、代旭升等优秀职工代表,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和丰硕成果,给我们做出了做好的证明。他们不甘于效率低下的苦干、死干,在工作的同时,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掌握了新技术,搞出了新发明,使工作效率一下子提高了十倍百倍甚至上千倍,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使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得到了实现。学习的功效也许一时显现不出来,但它蓄积的能量一旦释放出来,其事半功倍的效果是苦干死干无法比拟的。认识到这一点,反过头来再去处理工学矛盾,我相信,不论是企业、班组还是职工,都会心中有数,都会处理得恰到好处。
    其次,要改变有时间工作,没时间学习的客观环境。诚心而论,企业存在工学矛盾,是正常现象。企业的目标就是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企业的一切计划指令也必然围绕着这个主题而制定。所以,企业生产计划总是安排得满满的,不给职工读书学习留时间。至于读书学习,则常年是业余化、自由化、个人化,从来没提上正规化、常态化。这也是要不得的,久而久之,必然导致职工对读书学习失去兴趣,也会影响到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人除了工作以外,还有精神、文化等其他方面的追求。工作与学习是相辅相成的,企业、班组及职工个人,都不能“偏科”,必须同步发展。企业在制定工作计划时,既包含生产计划,也要包含学习计划,工作与学习同步部署,同步检查,同步考核。好的给奖励,落后的多鼓励。建立良好的工作学习机制体制,保证工作与学习不分家,不另眼看待,工学矛盾自然迎刃而解。
    再者,要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改变把职工学习当包袱的不负责任的行为,把为职工创造良好的读书学习环境当成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形势时好时坏,企业生产任务时松时紧,工学矛盾不是时时存在,这是不争的事实。企业生产任务忙时,实在抽不出时间学习,情有可原。生产任务不忙时,不是借机会多组织职工培训学习,而是让职工轮休或放假。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很多职工就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事。如此对待职工,对待培训学习,让人难以接受。
    能否正确处理好工学矛盾,从一个侧面反映着一个企业及企业负责人的社会责任意识,可谓是一张考卷,是一块“验金石”。优秀的企业不把职工学习当包袱,视职工学习为己任,想方设法为职工创造学习条件,既提高了职工的技能,同时也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这方面,万向集团堪称楷模。据前不久人民日报报道,金融危机爆发后,万向集团的订单从每月50亿减少到35亿,但他们坚持不裁员、不减薪。没有订单怎么办?万向组织员工旅游、培训、开运动会,各种内部培训一刻也没有停止。他们拿出多年的积累,压缩其他开支,所有员工的年终奖金照发,福利照发。该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的一番话颇有启发意义。“企业‘冬眠’等不来春天。就像打仗一样,听不到炮声的时候,抓紧整修,一旦冲锋号吹响,马上发起进攻。”万向的做法,换来了员工的忠诚,换来了企业向心力的提升。眼下该企业订单形势很好,每天三班倒都干不过来。员工纷纷要求春节留下加班,为企业解忧。
    我们开展读书学习,目的是为了提高职工综合素质,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但由于读书活动涉及到企业、班组和职工个人,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等多个方面,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遇到工学矛盾在意料之中,遇到挫折也在所难免。但如果我们能冷静分析,对症下药,能认真向万向集团学习,能站在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的高度看待和处理工学矛盾,就一定能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邢承木 发表于 2010-2-3 01:38:26

和彭老师再度联手写主持词,请各位老师多指点。

阿哲 发表于 2010-2-3 02:33:36

这次我们再度携手,呵呵!

笑看今朝 发表于 2010-2-3 08:09:18

强强联合!牛,老虎了!

邢承木 发表于 2010-2-3 08:44:56

谢谢董老师鼓励

wxpzp 发表于 2010-2-3 09:02:27

向您们学习!

邢承木 发表于 2010-2-3 10:03:18

引用第5楼wxpzp于2010-02-03 09:02发表的:
向您们学习! p_w_picpath/back.gif

谢谢王老师鼓励哈

邢承木 发表于 2010-2-3 10:30:30

谢谢王老师给加亮,请多指点

木呆瓜 发表于 2010-2-3 10:57:47

两位老师:你们写得好,向你们学习!

浅秋 发表于 2010-2-3 14:32:06

这也是一种创新,不是一个工作单位的人联合写作。支持一下。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跟帖一起读书5主持词)  对症下药解除“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