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海边 发表于 2016-10-15 06:22:02

国网阜阳供电公司:传承工匠精神 劳模勇当先锋

http://img.fynews.net/portal/201610/15/011407uf6k06x6zkbjzjf8.jpg.thumb.jpg




  2016年10月13日上午9时,“走进国家电网阜阳供电公司 看电网人的工匠精神”活动正式开始,阜阳新闻网记者编辑及公民记者一行九人走进国网阜阳供电公司,在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之下,参观了其极具代表性的两个劳模创新工作室。



http://img.fynews.net/portal/201610/15/011419mt9xo4illzx3477d.jpg.thumb.jpg

  劳模领跑团队创新


  发明创造方便千家万户



  创新不是口头的言语,更不是心中的信念。全面创新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也是一项持之以恒的工作。在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新闻工作者一行首先来到了“胡海辉劳模创新工作室”。走进胡海辉劳模创新工作室,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供电设施创意发明。站在一旁的胡海辉同志走到了这些创新的仪器前面,为到来的各位人员细心的解说着。

  “胡海辉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于2013年5月,涵盖电能表、电测仪表、用电采集、用电检查等计量领域。这是以胡海辉同志名字命名的胡海辉创新工作室,以“劳模领跑+团队创新”的模式,将劳模、专家、技术骨干所积累的经验通过分享,转变为集体智慧,实现全员共同进步,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在胡海辉同志的带领下,团队坚持发明创造,自主创新,解决多项技术难题,连年都有新突破。现拥有6项创新成果,5项发明专利,有2项最新成果申请专利。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单线路断电总是给人们带来很大的苦恼。针对这样的苦恼,胡海辉团队收集资料,刻苦专研,最终研发了一种双电源全采集。在介绍此项专利时,胡海辉自信的说道,阜阳市双电源专变用户有70余户,他们的供电方式一般只有一路带电,而另一路备用,导致双电源专变用户有一半的电表无电,因此无法实现全自动采集,为了实现专变用户电能表全采集,我们也研究了一些办法,目前我们研制一种通过计量二次回路改造方式来实现“双电源全采集”接入方案。这种改造方式即可避免了用户停电,又大大减少了投资。这种供电方式的完美创新,使人们的生活彻底实现了无断电的现象。



http://img.fynews.net/portal/201610/15/011416vc302w2ftpcdejng.jpg.thumb.jpg

  如果你身处在地下室,你最大的苦恼会是什么呢?对,没有网。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信号几乎充满了整个社会,然而,却在某些场合下,得到信号的欲望是那么的强烈。在作品正中间陈列着,一台多功能远程无线通信中继设备。据胡海辉介绍到,多功能远程无线通信中继设备的成功研发,解决了国家电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遇到的无线信号盲区问题,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随后,在胡海辉的带领下,我们正式进入了工作室,在这里安装着一排排的电表检测仪,胡海辉说:“电表回来以后,我们要将电表放在这个上面进行一一的检测,经过矫正之后,才安装到家家户户。”为了更好的让记者了解到他们的工作活动,胡海辉现场拿起电表进行安装测仪,熟练的动作让在场的人员不得不为此惊叹。也许,这正是他们劳动精神的所在——勤劳、耐心,在困难中寻找方法,在方法中加以创新。

  技术革新勤学苦干


  憨厚人有大智慧



  在参观完“胡海辉劳模工作室”之后,记者们随后又来到了“周海龙劳模工作室”,作为国家电网公司职工代表、安徽省创新劳模工作室“周海龙劳模工作室”带头人周海龙,他的个头并不高,憨厚的脸庞,瘦小的身体里却蕴藏着无穷的能量。15年来,在工作上他是当之无愧的技术骨干,不断带领自己的团队占领技术高地。



http://img.fynews.net/portal/201610/15/011413am14z8hmc1417v3r.jpg.thumb.jpg

  周海龙同志带领班组人员认真专研业务,刻苦学习,在参加公司的各项竞赛上,无论是团体或是个人,均取得突出成绩。在2006年全省电力系统油色谱分析技能竞赛中,所在的团体获得第一名,个人获得三等奖。在2009年,在全省电力系统油气专业技能竞赛中,获得个人第一名,并荣获"安徽省电力公司技术能手"的荣誉称号。在2013年,全省技术监督竞赛中,获得安徽省电力公司电网化学技术监督评比一等奖,2014年获得国家电网公司优秀专家人才称号,2015年落实安徽省电力公司运检专业带电检测综合劳动竞赛工作中担任阜阳公司培训教练,培训的学员魏存金在全省带电检测综合劳动竞赛中获得个人第一名。管理的化验室在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获得全国电力行业标杆化验室。

  “周海龙劳模工作室”主要负责变压器的运行,众所周知,变压器在传送电的这一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后来的参观中,记者们看到了各式各样的发明创造,其中最重要的研发当属于2008年,周海龙和同事一起,通过科学论证、精心研究,最终研发成功《500KV变压器油含气量在线监测系统》,500KV变压器油中含气量可以及时发现和诊断内部故障,及时掌握变压器的运行状况,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也大大节省了人力和物力。

http://img.fynews.net/portal/201610/15/011410lpvh698kdpd6dpll.jpg.thumb.jpg



  2009年,在周海龙的带领下研制的《SF6综合检测系统》获得了安徽省电力公司群众创新一等奖的成果,该系统采用创新结构设计,集SF6湿度检测仪、SF6纯度检测仪、SF6分解产物检测仪功能于一体,将原来多台才能完成的功能,集合在一台机器上面,这无疑是一次伟大的创新,更是以周海龙为首团队创新精神的体现。在最后,周海龙带领记者参观了《绝缘体全自动真空脱气装置》,智能化真空脱气装置实现绝缘油油色谱的全自动分析,不仅提高分析的准确度,还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且该项目获安徽省电力公司群众性创新三等奖。

  在经过一系列的参观之后,记者看到一排排的创新成果,内心的佩服之情油然而生。在临走时,国网阜阳供电公司的王万春同志告诉记者:“我们的研发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之上搞的,只要有心,小改动就是大发明,我们要善于将理论转化为实践,不能停留在知道的层面上,要大胆的走出去。”

  创新驱动发展,工匠精神是技术革新的基石,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国网阜阳供电公司在创新工作中,不断走创新之路,兴创新之风,不拘泥创新形式,大胆鼓励创新。国网阜阳供电公司以两大创新工作室为基地,以劳模为创新“领头羊”,不断扩大创新工作室的辐射面、凝聚力和影响力。

  通过本次国网阜阳供电公司的参观采访,记者一行深刻的感受到,技术创新反哺企业发展不仅体现了创新的重要性,同时更加体现了阜阳电网人的“工匠精神”,正是他们这种精神,企业发展才会顺势而为、稳步向前。阜阳电网人以实际行动积极弘扬传承新时期的“工匠精神”,以脚踏实地、坚韧执著、严谨务实的精神状态,时刻走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
来源:阜阳新闻网

zzczzc 发表于 2016-10-15 07:06:22

平台有您最精彩

zzczzc 发表于 2016-10-15 07:06:30

http://bbs.bztdxxl.com/p_w_upload/158_38202_5f60f2026f25f8d.gif

zzczzc 发表于 2016-10-15 07:06:38

幸福海边 发表于 2016-10-15 08:35:08

回 1楼(zzczzc) 的帖子

忠财老师真棒,感谢支持《劳动竞赛》版块,周末愉快

幸福海边 发表于 2016-10-15 08:35:23

回 2楼(zzczzc) 的帖子

幸福海边 发表于 2016-10-15 08:35:36

回 3楼(zzczzc) 的帖子

幸福海边 发表于 2016-10-15 08:35:4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网阜阳供电公司:传承工匠精神 劳模勇当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