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帖976期)“四重”“四轻”困扰职工读书(读书调查)
“四重”“四轻”困扰职工读书(读书调查)邢承木
“一起读书”倡议发起以来,各地企业积极响应,投入大量资金,或新(扩)建职工书屋,或为职工书屋添购新书,为职工学习进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受到了职工们的欢迎。但笔者最近在一些企业采访读书活动开展情况时,发现部分企业职工书屋存在“四重”“四轻”现象,困扰着职工读书,使读书活动效果受到了一定影响,希望各企业引起重视。
一是重“量”轻“质”。有的企业在提高职工书屋藏书数量时,事先不主动调查了解职工的读书需求,盲目购书。结果,新书成百上千册的买来,藏书量是上去了,但职工真正需要的不多。推动读书活动深入开展,满足职工读书需求是关键。如果书屋藏书与职工读书兴趣相左,引不起职工的读书欲望,书籍摆满架,却鲜有人问津,那么读书活动就很难达到预期目的。
二是重“高”轻“低”。有的职工书屋高、精、尖、新技术书籍多,简单、易懂、易学的书籍书少,使一些文化水平低的职工望而却步。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发明是好事,但也要充分考虑企业装备水平,考虑职工的理解接受能力。高、精、尖、新技术虽好,但与企业不匹配,一时难以用上。同时,企业中职工文化水平有高有低,参差不齐。高学历职工能看懂的书,低学历职工可能就觉得晦涩难懂,甚至一窍不通,只能敬而远之。
三是重“理”轻“文”。笔者在有的职工书屋看到,工具书、专业技术、企业管理书籍比比皆是,但政治理论、文学艺术、体育健身类书却很少,甚至出现一“书”难求。让职工多学习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知识,想法不错,但还应该认识到,职工除了工作以外,还有精神、文化、娱乐等其他方面的追求,书屋书籍厚此薄彼,严重“偏科”,会影响到职工的全面发展。
四是重“近”轻“远”。笔者发现,目前,很多大企业的职工书屋建在机关,而且是定时开放,就进的基层班组职工借阅图书还算方便,但其中为数不少的而企业基层班组点多、线长、面广,一些偏远班组职工望“书”莫及,“看书难”问题仍未解决。
职工书屋是读书活动的主阵地,是职工的“加油站”“充电机”。要把职工书屋办好,办到职工心坎上,企业领导还需多下基层调查了解,多在服务上下工夫。一是购书时多听听职工的意见,不妨让职工做主,把钱花到职工心眼里,量多而质优,最大限度的满足职工的读书需求。二是要实事求是,高低兼顾,因人而已,量材施教,避免图书“唯高化”。对文化水平低的职工适当“开小灶”,像传授技术一样做好读书传、帮、带,不让文化水平低的职工望书生畏。三是改变书籍一边倒的“偏科”现象,让书籍百花齐放,让职工在工作之余多于涉猎,劳逸结合,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四是建立“移动书屋”,延长开放时间,做到哪里有职工,就把书送到哪里,不让偏远班组、工地、小站、工点等“前沿”阵地,成为被读书遗忘的角落,让所有职工都能参与到“一起读书”活动中来。
回 1楼(liyuling) 的帖子
谢谢李老师鼓励回 2楼(木呆瓜) 的帖子
谢谢胡老师鼓励回 楼主(邢承木) 的帖子
深入学习了, 邢老师说得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