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炉镀金”:为员工读书点亮“长明灯”
邬鹏辉 韩亚春
“干中学、学中干”为解决工学矛盾开出了一副“药方”,但药到病却没有“根除”,书本中的答案,要么因为缺少指点,员工“囫囵吞枣”导致消化不良,要么答案不合实际引发“水土不服”。为员工读书点亮了一盏灯却“忽明忽暗”,如何解决?安徽省淮北矿业朱庄煤矿组建“高技术”含量的方国胜培训工作室,让班组员工经常“回炉镀金”,为员工读书点亮了一盏“长明灯”。
2月9日,该矿基建三区一班革新小组成员个个喜气洋洋,除了农历新年的到来,还因为该小组的革新成果“便携式炮泥机”在方国胜培训工作室技术革新表彰会上被评为二等奖。“便携式炮泥机”的研制前后经历了六次改进,攻克多个难题,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由“不愿读书”到成立革新小组“主动学习”并研制出有价值的成果,班组员工在攻克技术难关的同时又是如何解决工学矛盾的,笔者来到该班组进行了详细了解。
首先,努力营造“学习为工作积蓄能量、工作为学习指明方向”的局面,为员工工作学习搭起沟通“桥梁”。该班组通过成立革新小组,把工作中的问题变成“革新项目”,让员工读书“有目的、有动力、有激励”,把工作与学习纳入了“良性循环轨道”,工学矛盾迎刃而解。
其次,让员工到方国胜培训工作室“回炉镀金”,让员工读书动力持久。学习有了方向,工作有了动力,可员工读书的“绊脚石”还在:读书遇到疑问无人可以请教;书本上的知识与工作实际存在距离,学习效果不明显。“绊脚石”不断削弱员工读书的积极性,成为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难题。为此,该矿集合全国劳模、首席技师、技术专家等高技术人才,成立了“高技术含量”的方国胜培训工作室,搜集整理技术难题集中攻关;把劳动模范、技术大拿“土方子”和实战经验编辑成书,作为培训班组员工的教材;让培训“常态化”,不断为班组员工提供“给养”。搬掉了员工读书的“绊脚石”,培训工作室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
“前两天培训工作室请来哈尔滨九洲公司的专家,为我们讲解‘西风井高压变频电控’技术,我看了几天书没明白的问题,专家只用几句话就解开了问题的‘死结’,真是受益匪浅!”该矿保运一区机电队电工王伟兴奋地说。
“扶上马、送一程”,班组员工读书的信心和兴趣需要慢慢培养,而在这培养的过程中,除了要把员工“扶上马”,把员工送上解决工学矛盾的“良性循环轨道”,还需要“送一程”,为员工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彻底解决读书灯光“忽明忽暗”的问题,为班组员工读书点亮一盏“长明灯”。
有道理,支持师弟。 好稿,支持上报。
回 楼主(剑气横空) 的帖子
多谢胡老师、邢老师、彭老师、石老师的指教,祝各位老师新年快乐!回 楼主(剑气横空) 的帖子
祝夏老师及各位版主老师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