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人才高地 助力转型升级
□张达聚焦产业发展引进高端人才
位于莱芜市莱城工业区的希格斯新能源公司办公楼,旁边有一个小型太阳能发电站,全公司用电实现自给自足。这个电站用的正是公司研发的新产品――铜铟镓硒太阳能薄膜电池。作为国内第一家生产二代太阳能电池的企业,领军人物却是80后的北京大学博士周震及其由8名博士组成的团队,团队成员分别来自剑桥大学、日本软银等名校名企。
引进北大博士,是莱芜市聚焦产业发展,以用为本,靠产业吸引人才,靠专业聚合人才,靠事业成就人才,让人才有用武之地,广纳人才助力发展的一个例子。
产业发展,人才先行。莱芜的经济结构重,转型压力大,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启动实施了十大重点产业振兴提升计划。在人才工作方面,莱芜紧贴突出产业导向和问题导向,在服务十大产业振兴提升上找定位、谋思路、定措施,围绕支撑和引领十大产业发展建平台、引人才、抓队伍。
近年来,莱芜市充分发挥特色产业优势,采取务实有效的方式招才引智,先后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等100多家高校院所、200多名国内外院士专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为了搭建载体引人才,莱芜市国家级高新技术区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园,打造了5万平方米的“孵化器”和18万平方米的“加速器”,重点面向新材料、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等新兴产业领域,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提供相应服务。目前,已有山东大学动力研发中心等近30家单位达成入驻协议。
近年来,莱芜市重点建设了高新区、经济开发区、雪野旅游区、莱城工业区、钢城经济开发区、农高区等省级园区平台,建设了一批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和一大批工程中心、技术中心,为各类人才创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瞄准新兴产业引人才同样是莱芜市人才引进的重点。以中国科学院孟坤博士为核心的研发团队,在莱芜市创办了山东�诺基药业有限公司,带动发展起的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就是其中一个代表。
“公司落户莱芜,现在看来,是200%正确的选择。”提起公司在莱芜市莱城区扎根的经历,孟坤依然赞不绝口。
就这样,全区从引进孟坤这一名人才做起,不仅带起一个项目,到现在,7个生物医药项目已初具规模,在莱城工业园诞生了一个“生物医药产业园区”。
在莱芜形成了“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兴办一个企业、带起一个产业”的效应。
注重长效培养校企合作育才
10月14日,第八届莱芜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莱芜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来自全市8个职业院校的100多名学生分别在设备制造、财经商贸、旅游服务、医药卫生等专业技能上大显身手。“比赛有利于莱芜市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此次比赛也是莱芜市注重人才培养的传统延续。”莱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张志刚这样说。目前,全市职业学校招生专业达117个,基本覆盖全市重点产业以及新兴产业。
莱芜职业教育的发展是莱芜市人才培养的一个缩影。目前莱芜市已经形成了企业家培训,技能人才培训和新型农民培训等的培训体系。
为加强企业家培训,莱芜市实施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十百千”工程。每年从骨干企业中遴选10名中青年高级经营管理人才、100名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1000名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分期分批到国内外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培训。目前已举办了5期,先后赴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学习培训。
作为工业城市,技能人才是莱芜市需求量非常大的人群,为了加强技能人才培训,莱芜实施了“金蓝领”技师培训工程。仅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就与200多家企业展开合作,搞订单式人才培养,根据用工需求来设置专业,形成了“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受到教育部的重视和推广。全市各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扫除身份障碍创新体制用才
6月12日,山东汇金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发动机轴承压盖顺利通过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审核。
据了解,发动机轴承压盖技术是汇金公司第一次接触,而且通用汽车公司在产品热疲劳性能、抗拉强度、硬度、化学成分等方面均有特殊要求,要达到这种近乎零缺陷的要求,对汇金公司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而带领团队圆满完成这次挑战的总工程师陈淦,是山东机器厂的前总工程师,国内铸造领域的专业人才,正是他开启了汇金一连串技术创新跨越发展的佳话。
陈淦总工程师能够落户莱芜,和莱芜市给予他的广阔舞台有很大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为此,莱芜市重点探索建立了三项机制。
来源:大众日报 感谢建军老师带来的精彩分享 专页有你真精彩!
回 1楼(zzczzc) 的帖子
感谢忠财老师支持劳动竞赛版块,版块有您更精彩回 2楼(zzczzc) 的帖子
回 3楼(zzczzc) 的帖子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