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师徒情】50后与60后的一段师徒情
50后与60后的一段师徒情我的师傅是50后,我是60后,师傅正好比我大一属(12岁)。80年代初的某一天,一位30来岁的中年人将我们几个新职工领到班组,向我们简单介绍了班组工作的性质。几天后,这位领我们进班组的中年人就成了我的师傅——刘亚平。他拿出合同书,我们在上面都签了名,从此就确定了师徒关系。
说实话,刚进厂的那会儿,对我这般毛头小伙来说,什么都不懂,干活只知道出点蛮力,说话可能也没什么分寸。有时在某些方面得罪和冒犯了班组师傅,可能自己还不知道呢。既然确定师徒关系,我每天干活总是跟着师傅后面打下手,粗活脏活都要抢着做。而师傅除了在手把手教我干活的技巧之外,还时常教我为人处世的道理。比如:在班组要多干事少说话,防止言多必失啊!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我的师傅不仅是个寡言少语之人,同时还是个默默干活从不言苦叫累的人。用句很直白的话讲,就是一个挺务实的人。
果不其然,几年之后,师傅就走上班长岗位了。一干就是20多年。起重工作是个粗中有细,且还是个安全系数要求相当高的工作,每次出工干活,师傅都要制定工作方案,挑选精兵强将。当然,对于我这个徒弟,不论师傅去哪里干活,他总是要把我给带上,遇到关键环节,还要细细给我讲解。让我在干中学,学中干,不断增加才干,积累工作经验。
其实,在哪个年代,我们这些年轻人玩性都很重,喝酒晚上打麻将成了家常便饭。师傅看到我每天上班总是萎靡不振,心里特别不爽。但,他又不好直接教训我,只好通过旁敲侧击来提醒。但是,还是收效甚微。于是,师傅就想出一个良苦用心的办法,白天在没有工作任务的情况下,他每天都有意识地安排我拆装手拉葫芦,以及穿钢丝绳头。这些都是起重的基本功,不仅是体力活,而且还能练就起重技术的看家本领。白天干得累倒倒,晚上就没精力跟狐朋狗友喝酒和打麻将了。吃完晚饭,倒头就觉睡到天亮。长此以往,师傅就用这个办法把我的不良嗜好给挤掉了。为了帮助我提高起重专业水平,督促我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师傅还经常走进我的业余时间里。
记得有一次,我们班在安装几十吨重的锅炉时,需要利用走辊筒、树人字扒杆、拉缆风绳等诸多起重方法,经过白天紧张而有序工作后,终于完成了几十吨重的锅炉就位工作。期间有很多程序和方法我都没弄明白,边干活边问师傅又不太方便。于是,师傅似乎猜测了我的心思,晚上,他不顾白天工作的劳累,来到我的寝室,给我细细做讲解。他一边讲,还一边给划出走辊筒的草图,直到我的疑问全部解答之后,他才离开我的寝室,回家睡觉去了。
多年来,师傅在我的印象中从来就没什么架子,而是为我倾注了许多真心真情。可我对师傅的回报,也只有把他身上的优良品质发扬光大,像师傅那样,有十分的力,不干九分力的活,为企业改革发展最大限度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如今师傅早已退休回家了,而我每次想到师傅,想到师傅对我真情实意的教诲和指导,总是心存感激。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衷心祝愿师傅晚年幸福安康,同时也祝愿所有师傅们幸福快乐。 欢迎各位老师多赐教! 有时间我还将进一步完善。 欢迎参加本板块组织的活动! 师恩难忘,祝福师傅一生幸福! 建议加上师傅的名字,让更多的人记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