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南京》——南京市引进文化人才工作室展演精彩亮相
(原标题:《相约南京》——南京市引进文化人才工作室展演精彩亮相)http://cms-bucket.nosdn.127.net/catchpic/0/04/044253104ffe9761d3f02870690fe9df.jpg?imageView&thumbnail=550x0
展演精彩,三个名人工作室献上经典曲目
人才集聚,着力打造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 政策扶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文化人才资助体系
展演精彩,三个名人工作室献上经典曲目
人才集聚,着力打造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 政策扶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文化人才资助体系
11月10日晚,《相约南京》——南京市引进文化人才工作室展演在太阳宫剧场举行。亚历山大音乐工作室、张超南京工作室、南京京剧团·吴汝俊工作室带来了精彩的现场表演。近年来,我市大力引进和培养各类高层次文化人才,加强基层文化骨干队伍建设,此次展演,展示了南京市文化人才引进的亮眼成绩。
展演现场,当中国经典乐曲《赛马》、《茉莉花》和《红色娘子军》改编成西洋室内乐,给观众带来熟悉又新鲜的欣赏体验。亚历山大·皮扬科夫斯基是俄罗斯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展演中,他率领乐团演奏由他改编的中国经典乐曲,引发中国观众共鸣,许多观众忍不住跟着旋律轻轻哼唱。
亚历山大的夫人是南京人,他为爱情落户南京,成立“亚历山大音乐工作室”。“亚历山大音乐工作室”由亚历山大·皮扬科夫斯基等5位国际音乐人才任首席音乐人,并组建“亚历山大室内乐团”,开展演出交流、讲座培训等多种音乐活动,积极创作和公演国内外观众喜爱的优秀室内乐新作品和新节目,打造具有国际化标准的南京音乐文化品牌活动和精品项目。工作室还组建成立了“南京青少年室内乐团”,着力培养南京青少年音乐人才和团队。
张超是青年作曲家,曾为凤凰传奇、杨钰莹、胡歌等歌手创作了上百首作品。此次展演,张超邀请国内及南京知名的歌手演唱他为南京所创作的几首优美歌曲《锦上南京》、《南京有座报恩塔》、《涌泉》和《青梅竹马》。张超及其团队每年创作至少3首具有南京文化特色、反映南京风土人情的音乐作品,并发现挖掘南京本土青年演员,打造未来之星,与南京市民乐团、歌舞团、京剧团、越剧团等院团开展创新合作,共同促进南京文化传播。
“南京文化名人”吴汝俊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著名京胡演奏家,长期在海外传播中华文化。展演中,吴汝俊演唱了自己作词作曲的《百花开》,演奏《祖国恋》,与南京市京剧团合作演出他们共同创作的新京剧《爱心观音》中的唱段《南海苍茫有妙象》。南京京剧团·吴汝俊工作室,由吴汝俊担任艺术总监,亲传亲授,策划指点,并聘请全国知名京剧艺术专家、教师及有关人员成立工作室顾问组,共同开展剧目创作、人才培养、中外交流、合作演出等,旨在弘扬传统文化精髓、传承国粹京剧艺术、培养南京京剧优秀艺术人才,推动京剧艺术在南京舞台上继续传承、普及和发扬广大。
人才集聚,着力打造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
除了亚历山大、张超和吴汝俊,近年来,南京市引进不少国内外高端文化人才,戏曲名家柯军、著名画家范扬、话剧导演何念、知名音乐人卢中强、许晓峰、李志、策展人赵力、法国油画家帕赫、亚历山大·皮扬科夫斯基等纷纷来宁建立工作室,通过项目与育人相结合,多出、优出作品和人才。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宣传思想工作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全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紧密围绕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精神,着力打造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目标,以大力开展干部能力培养、拓展培训渠道为抓手,着力构建文化人才高地,形成高端人才集聚、优秀人才辈出的良好效应。
我市累计评选出叶兆言、孙晓云、陆剑杰、陶泽如、梅婷等三届,共三十位对南京文化建设有突出贡献的南京文化名人。累计评选出南京市四批“五个一批”人才144人和两批青年文化人才72名,入选人才覆盖范围涉及新媒体、新业态、基层宣传文化及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我市还启动“南京青春文学人才”成长计划,面向境内外选拔11名文学创作、文字翻译、文学评论等青年作家,鼓励高层次文化人才与优秀青年文化人才开展交流合作,在海外取得很大影响。
我市大力推进非遗传承人系列培养工程,为我市优秀非遗传承人搭建专业研究、创作创新与传承的平台。在南京文艺家创作基地建立南京非遗传承人工作室和非遗传习所,成立了南京云锦、金陵剪纸、秦淮灯彩、金陵推拿、雕版印刷、古籍修复工作室等6间非遗传承人工作室。工作室通过以传代训等方式,每年培训各专业项目传承人不少于60名。同时,成立传习所,每年定期举办非遗知识课堂和非遗传承人技能大赛等多种高层次培训,举办非遗高层论坛和南京六大民俗节庆等系列活动。该项目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 “中国民间文化传承示范基地”。
此外,我市还加强文化创业人才的引进,推进全市“321”领军型文化创业人才引进工作,截至2015年,全市共引进“321”领军型文化创业人才272名,完成2015年预期引进总目标200名的136%,提前一年完成引进目标计划。
政策扶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文化人才资助体系
今年8月,南京市委宣传部与南京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南京市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人才类)管理使用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在原《南京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暂行)》基础上修改完善,从资助对象、使用范围、使用标准、资金用途、申报评审和监督管理等方面,对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人才类)的使用作出明确规范,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文化人才资助体系,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支持和保障。
《办法》规定,专项资金的资助对象分为4类:在我市设立工作室或创业的国家级文化名家和省级文化名人;在我市成立工作室的国外和港澳台地区文化名人;南京市文化名人及领军型文化人才;特殊类型文化人才。
相比之前的《南京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暂行)》,新《办法》首次明确了“文化名人”的概念及界定标准。比如,“国家级文化名家”,是指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定的文化名家、“四个一批”、“千人计划”等高端人才,以及国家文化、新闻、出版、社科类最高奖项或国际相关领域大奖获得者。
《办法》提出,大力引进和培养我市文化发展急需的海内外创新创业的高、精、尖等紧缺实用文化人才和团队。 对企事业单位引进国家级文化名家研究开发的文化类项目,给予最高200万元项目资助;对企事业单位引进省级、市级文化名人合作开发的文化类项目,给予最高100万元项目资助;特殊人才和顶尖人才、团队的引进合作文化项目实行“一事一议”,最高给予300万元项目资助。
《办法》首次提出,加大国内外智力柔性引进力度。所谓智力柔性引进,是指打破国籍、户籍、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人才流动中的刚性制约,在不改变和影响人才与所属单位人事关系的前提下,将人才以“长租短借”等灵活方式共享,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人才价值,实现“智力流动”。
《办法》进一步明确,国家级文化名家和省级文化名人,除来宁创办文化项目外,来我市创办工作室,也可分别获得最高200万元和100万元启动资金资助。
昨天,《相约南京》——南京市引进文化人才工作室展演在太阳宫剧场举行。 冯芃摄
来源:南京日报
回 楼主(幸福海边) 的帖子
感谢李老师的精彩分享! http://bbs.bztdxxl.com/p_w_upload/158_38202_ce4f925bb76fc30.jpg 前来学习!回 1楼(羊君) 的帖子
感谢赵老师支持,问好辛苦老师,周五愉快回 2楼(羊君) 的帖子
回 3楼(羊君) 的帖子
回 4楼(羊君) 的帖子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