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爱平 发表于 2016-11-15 18:16:06

长春多家“最差热企”为何难以退出供暖市场?

       中工网记者柳姗姗 彭冰
  “既然总烧不好,为什么还让他们烧?”进入供暖季以来,部分长春市民出于自家“暖气不热”的经历,怨声频起。据悉,多家热企近年来多次被当地媒体评为“最差热企”却依然为供热提供服务,关系千家万户冷暖的供热问题,缘何“听不进”百姓意见,《工人日报》记者近日对此进行了调查。
  百姓对“差评明星”怨声四起
  “我家暖气没一点热乎气儿!问供热公司,人家说进行管道改造。我就纳闷儿,这活儿为什么不放在夏天干?临供暖了才改造,不是对用户不负责吗?”
  “每年入冬,供暖费早早交了,负责我们小区的供热公司却推三阻四,迟迟不愿供暖;一过完春节,供暖质量又会直线下降,打电话投诉也没用!”
  “我们那片的供热企业,在全市几乎年年是‘最晚供暖,最早撤供’的,还曾多次发生管道故障,家里温度经常在18℃以下……”
  调查中,多位市民向记者吐槽。
  据了解,目前长春有供热企业73家,其中民营热企62家,占85%,承担的供热面积超过50%。在近3年当地媒体开展的“最差热企”评选中,有多家民企始终榜上有名。尽管百姓对这些“差评明星”怨声不断,却依然年年“被服务”。
  “不合格就得淘汰”
  “这是竞争不充分导致的。”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占国指出,一些供热企业区域垄断特征明显,尤其是在老城区,往往很大一片区域仅由一两家企业承担供热任务,开发商没得选、居民没得选,从而导致热企服务难有起色。
  对此,部分长春市民提议实行“热企准入、退出”机制,把那些百姓评价低、服务差的热企淘汰出供热市场。个别社区居民甚至打算联合签名,向有关部门提交建议。
  群众对于在供热市场建立退出机制的强烈诉求,引起了吉林省政协委员的跟踪关注。
  “10月中旬,我们启动了新一轮调研,预计11月下旬结束,届时将专门上交相关提案,其中将包括修改《吉林省城市供热条例》。”吉林省政协委员冯堤告诉记者。其实,今年1月,委员们自发组成的供热专题调研组就曾进行过这方面调研,并形成两份联名提案,提交给了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
     在全国,吉林是最早推出“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共同参与”供暖模式的省份。“民营企业参与进来后,供暖不热该怎么办?就得退出!不合格就得淘汰!必须建立健全热企的准入和退出机制!”李彦委员说。
  据悉,日前,长春市公用局供热管理处负责人在与该调研组座谈时已表示,将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定热企准入、退出机制。
  “充分竞争下的市场化,尚需时间”
  虽然希望就在眼前,但对于热企准入、退出机制能否落地,很多市民仍“心中没底儿”。早在2010年,长春市就曾提出,在供热领域实行特许经营,统一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可至今未见施行。
  “要想机制落地,确实不易。”冯堤介绍说,一方面,供热是微利行业,根据国家《城市供热价格管理暂行办法》的核定标准,热企利润不得高于3%,很少有企业愿意投资。另一方面,现有热企因在管网建设与维护上已花费大量资金,包袱太重,若政府没有足够补贴补偿,热企想退也退不成。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新的竞争对手愿意进入,地下全是原有热企的自建管网,根本动不了。新企业如重建管网,也会造成严重的资金浪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充分竞争下的市场化,尚需时间”。
  冯堤认为,现阶段能做的有两点,一是要公开上个供暖期热企“红黑榜”与相关指标,二是建立用户对热企的评价机制与信用积累,为热企准入、退出机制铺路。
  据了解,吉林省政协委员供热调研组已在相关提案中建议:“建立供热企业‘供热质量保障金制度’,设立供热达标率、客户投诉率、客户满意率等指标,如供热企业未能满足指标标准,予以相应处罚”。
  当然,供热市场要实行“准入、退出机制”,最终还必须攻克“管网建设维护”这个瓶颈。“这可以借鉴电网联网模式,扩大热电联网面积,在全市逐步实现热网连接贯通,并建立管网国有化制约性。届时,服务不好、百姓评价差的热企,就不允许其并网,将其自然淘汰。”冯堤介绍说,长春市有关部门目前正着手推动此项工作。
  “供热不热,家里老人孩子最遭罪,期待热企准入、退出机制早日出台,别再让咱老百姓望‘暖’兴叹!”市民杨先生说。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长春多家“最差热企”为何难以退出供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