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舒适区”
走出“舒适区”李北陵/文 代勇/图
一位熟识的女孩,在重庆能源集团微信朋友圈转发了一条吸人眼球的文章:中国式的雅致生活。
这篇特别注明“强烈推荐”的文章,倡导的“中国式雅致生活”究竟是个啥样的生活?颇有点诗情画意:“小桥流水,丝竹于耳,亭前听昆曲,雪中泛太湖,啸聚同好。一席茶,一池荷,熏香迟暮,花馔青灯。”
读罢,眼前浮现的是蒙胧久远的画面: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欧阳修在醉翁亭上“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据说,艺术的、诗意的“中国式雅致生活”就是万千人崇尚的“舒适区”,它在精神层面有几个特征,一个是简约——崇尚节俭,简而有品,另一个是闲适——优雅从容,安然平静,再一个是智慧——富而能俭,贵而能卑。
在浮燥喧嚣的现代社会,有这样的“中国式雅致生活”,真是美哒哒!可这样的生活,却未必是陶渊明们、欧阳修们自得自乐自在的追求。
不错,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的恬雅悠闲,可也有“猛志固常在”的苦闷。仔细琢磨他的长短诗作,字里行间透显的,难道没有不得志而济世之志未曾熄灭的苦闷?
欧阳修被贬滁州任太守,以一己之好兴建醉翁亭,在亭子上饮酒咏叹,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字句表达,不也分明泄露了借酒浇愁愁更愁的内心!
何况,“樱桃好吃树难栽”,舒适悠闲的生活从来需要付出代价。陶渊明也好,欧阳修也罢,都非贪轻松图享乐之辈。他们知道,“青春岂不惜,行乐非所欲”,自幼勤奋好学,饱读经书,成器入仕之后也不敢稍有懈怠,这才有做官的风流潇洒,贬谪后田园生活的无忧无虑、山林醉饮的畅达洒脱,以及赋诗撰文留传后世。若不然,连起码的吃喝拉撒也维持不了,哪还有闲心东篱采菊、山林醉饮、悠闲赋诗!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漂亮话,好说;如意事,难做。马云、董明珠、王石、乔布斯之类大咖,一个个都以亲历告诉我们,尝过万般苦涩,才知道什么是甘甜,历经无数风险,才体会得了什么是安逸。艺术的、诗意的“中国式雅致生活”虽人人向往,但现实中没有多少人能真正玩得起,除非是坐享其成不图进取的富二代,历经摔打已敢言脱贫的中产,抑或是历经沧桑已然船到码头车到站的退休人。
就像网上一篇文章揶揄的那样,在大城市里,搞废一个人的方式特别简单,给你一个安静狭小的空间,给你一根网线,最好再加一个外卖电话。好了,你开始废了。这话,说得幽默轻松,却尤引人警醒。
在竞争白热的当下社会,要想不断改变自己与家人的生存状态,就得始终保持激情,努力打拼。否则,你凭什么享受“中国式雅致生活”?年纪轻轻就硬要躲进“舒适区”,玩乐享受,那无异于自废武功、自我淘汰、辜负年华。
行文至此,想起一位媒体记者晚辈曾表达的观点:专注高效地工作,腾出时间享受生活,但永远不把享受“雅致生活”当成平庸的借口。我认同这样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想借此小文表达自己的感悟:走出“舒适区”,世界才会很大;走出“舒适区”,路子才能越走越宽;走出“舒适区”,调动起进取心、创造心,多学习一些,多用心一些,多埋头做一些,人生才会出彩,至老归隐才能心安。
http://www.songzao.com/newspaper/showimg.asp?id=803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学习!
谢谢大姐分享!问好! 感谢兰英老师精彩分享,周二愉快 谢谢大姐分享!问好! 学习!问好! 感谢王老师的精彩分享! http://bbs.bztdxxl.com/p_w_upload/184_37544_8098db722bb0fd6.jpg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