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爱平 发表于 2016-11-30 17:39:37

皖北煤电钱营孜矿采煤区一队队长陶震 他当队长大家服气

       陶震,29岁就当上了皖北煤电钱营孜矿采煤区一队队长。他不怕别人不服,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也获得了工友的认可。工友说:“有他在,我们干活儿就特别有劲儿,心里也有数。”


他,是连年在技术比武中夺冠、被工友们誉为“全能选手“的技术大拿。他,是待工友似手足、确保全队48人未发生一起工伤事故的明星队长。他就是皖北煤电钱营孜矿采煤区一队队长陶震。

“不这么来回看,我不放心”
2009年,陶震29岁,当上了皖北煤电钱营孜矿采煤区一队队长。一队有48人,涉及9个工种,有50多岁的老同志,也有20岁出头的小伙子。对上,陶震要向矿区下达的安全、质量、生产指标负责;对下,要向48名队员负责。
“刚当队长时,我心里没底,48个人,48种个性,怎么才能带好队伍?”陶震说。
每天下井后,陶震总是第一个到达工作面,监测瓦斯状况,检查上一班遗留下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后,才允许队员进入;每天完工后,他是最后一个离开工作面的,巡查工作面,将发现的问题通报给下一班;每天晚饭后,他就在心里想着第二天的工作该如何安排、怎样推进了。
3223工作面长约200米,最狭窄的地方得侧身才能通过,最低矮的地方得蹲着才能前行。每天,陶震在这个工作面穿行20多个来回,每次都是一路走走看看,累得满头大汗。陶震说:“不这么来回看,我不放心。”
3223工作面顶板凹凸不平且渗水严重,滴滴答答如同下小雨,给移架带来极大困难。平时,熟练的支架工移动一组液压支架大约需要半分钟,而那次,移动三组支架花了半个多小时。陶震见水大,让支架工躲到一边,自己亲自操作。干了半个多小时后,陶震的衣服被汗浸湿的,能拧出水来。工友们劝他升井换身衣服,但他硬是坚持到任务完成。等陶震升井时,湿衣服已经被他暖干了。
“我刚来的时候,队长常用他的手握着我的手,一步步地教我操作支架,让我感受他用了多大的力,动作是如何做的。”该矿采煤区一队队员赵保军告诉笔者,陶震会手把手地教每一个来到6点班的新工人,直到合格了,才会放手让新工人独立操作。
面对危险,陶震总是冲在前。2015年,3225工作面出现冒顶,他让队员待在安全地点,自己进入冒落区进行清理。
“不怕别人不服我,
我会用工作证明自己”
除了身体力行,以身作则,陶震还不断创新管理方法。
一次,因为在操作液压支架的问题上意见不合,一名队员与陶震产生分歧,有些言语过激。陶震认为,队员有意见,应该反映,还应有反映的途径。于是,他在队里建立了工人汇报制,即工人无论是对队组管理还是对队长有意见,都可以匿名的方式,直接向区队反映。这一做法很快得到区里的认可和重视。如今,全区推广应用陶震的做法,设立了专门的建议箱和奖金,鼓励全区工人积极建言献策。
此外,陶震还改革了原有的分配机制,将奖金向会干、能干、肯干的人倾斜,拉开干得多和干得少的职工之间的差距。
实行这一改革缘于陶震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队里,陶震算是年轻人,一些老同志心里不服,常对他分配的工作表示不满。一次,陶震将一项工作派给了2个工人,但他们认为工作量大,要求3个人共同完成。陶震清楚工作量是否合理,但他依旧认真询问缘由。听完原因后,陶震说:“我依然认为,2个人干足矣。你俩要还是觉得干不了,那我先干,你俩看看我是咋干的。”说完,陶震独自干了起来。看到他把2个人的活儿干得漂漂亮亮,那2个工人哑口无言。
这件事也让陶震意识到,工作量必须与收入挂钩,不能让干得多的人吃亏,更不能让偷奸耍滑的人有机可乘。他详细统计了工作面的各项工作,并按难易、轻重程度确定了每项工作相应的金额。
这项制度在充分征求队员意见后,得以实施。然而,这也无形中增加了陶震的工作量。每天升井后,他都要赶到区队,仔细核算每人当天的工资所得,填写台账。为完成这项工作,陶震每天都要耗费1个多小时。往往别人都端起饭碗了,他还在区队忙活。
如今,队组工资实现了公开透明。
“第二天一上班,我们就能看到自己前一天的收入。”赵保军说。
如今,重活儿、累活儿、难活儿总有人抢着干,中班的工作效率始终高于其他班。而陶震,也更加自信从容了:“不怕别人不服我,我会用工作证明自己。”
“钱没了可以再挣,
命没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在工友们眼里,陶震虽年纪轻。“陶队长总能把我们拧成一股绳,有他在,我们干活儿就特别有劲儿,心里也有数。”赵保军说。
陶震虽当了队长,做了师傅,但他对待工友仍如兄弟一般。
队里有5人检查出血压偏高,陶震把他们列入重点人群,给予重点关照,每班都不忘挨个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叮嘱他们按时服药。
“连他们每半月一次的体检,都是队长挨个催着去的。”赵保军说。
陶震的表弟刚工作不久,因事故失去了中指,对陶震触动极大。“我去医院看他时,病房里全是因各种事故手脚残疾的人,看到他们痛苦的样子,心里觉得堵得慌,说不出的难受。”陶震说。
上班后,陶震把工友召集到一起,讲了表弟受伤的事,讲了病房中那些因事故残疾的人。“这些都是身边活生生的例子,我得让兄弟们知道,任何一次疏忽换来的都可能是一辈子的遗憾。”陶震说。
面对矿工违章的问题,陶震说,他非常讨厌那些计较罚款和个人得失的管理者,因为这说明他们根本没有真正认识到安全意味着什么。“钱没了可以再挣,命没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违章的危害性不在于损失多少钱,而是随时会使人丧命。”类似这样的话,陶震在班前会上说过很多次。
虽然平时和大家亲如兄弟,但真的出现违章后,陶震从不讲情面。陶震曾因一颗螺丝没有拧紧,罚了负责人200元。事后,被罚矿工不服气,认为陶震小题大做,把他告到了区里。区领导一致认为,陶震这种对违章“零容忍”的做法值得提倡,坚持对这名矿工实施处罚。
一次,一组支架上丢了U形销,液压支架工为不影响进度,将粗铁丝弯成U形,试图替代U形销。陶震发现后,当即停下了这名液压支架工的工作。这名工人不解:“论强度,粗铁丝不比U形销小,用一两个班没问题。”
“绝对不行!”陶震态度坚决。“咱这泵站压力有多大,你不知道吗?要是管子滑脱了打着谁,会有啥后果,你想过吗?哪怕这一班咱停下不干了,也不能用铁丝凑合。”说完,陶震跑到700米外的工具房,找来了相同型号的U形销,直到确认换好后,才允许这名工人复工。
“严是爱,松是害。”支架工张守岭深有感触地说。虽然他没少挨陶震批评,但他理解陶震:“陶队长常和我们说,和工友在一起的时间比和老婆在一起的时间都多,彼此之间,应该互相照应。违章前,不要只想到方便了自己,要想想会不会害了兄弟。”
正因为如此,陶震担任中班队长的7年间,48名队员没有发生过一起轻伤以上事故。
陶震的辛劳,他的母亲看在眼里。“每回我问他累吗,他总说不累。咋能不累呢?他是不想让我操心。”他的母亲说。
但陶震并不在意,他对家人说:“一个队的安全、质量、生产,都需要通盘考虑。今儿不考虑,明儿不考虑,后儿就得被淘汰。”


     ●李继峰


     来源:中国煤炭报

羊君 发表于 2016-11-30 18:35:32

回 楼主(何爱平) 的帖子

感谢何老师的精彩分享!

羊君 发表于 2016-11-30 18:36:00

问候老师!周三快乐!

羊君 发表于 2016-11-30 18:36:24

http://bbs.bztdxxl.com/p_w_upload/158_38202_2302de239eb0653.gif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皖北煤电钱营孜矿采煤区一队队长陶震 他当队长大家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