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举办星级饭店职业技能大赛:88名服务员比拼“拿手活”
比赛开始,一声令下,现场各色桌布齐齐抖开,如惊鸿舞中的水袖舒卷,顷刻间舒展在桌面上,骨碟、碗筷、酒杯,选手们有条不紊地摆上了桌……11月29日-11月30日,2016年“颐景杯”山西省星级饭店职业技能大赛在山西晋中举行,全省11个市选送的88名选手同场角逐,经过激烈的PK,19名选手获得大赛一、二、三等奖,其中,来自山西大酒店和颐景国际酒店的4名选手摘得桂冠。
88名参赛选手竞技比高低
本次技能大赛是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省旅游培训中心、晋中市旅游局和颐景国际大酒店承办。据介绍,参加本次大赛的选手均是在本岗位工作满一年以上,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且有较高的技能。比赛内容分仪容仪表、理论知识问答和现场操作三大部分。仪容仪表为10分,主要考察选手的仪容仪表是否符合旅游饭店行业的基本要求及岗位要求;理论知识问答为10分,主要考察选手的基础业务知识、应变能力、英语口语对话能力,选手与评委进行现场会话,时间约3分钟;现场操作得分所占比例最大,满分为80分,设有中式铺床、开夜床服务、中餐主题宴会设计、西餐宴会摆台四个项目,主要考察选手操作的规范性、熟练性、特色性和主题性。
在中西餐宴会摆台方面,各代表队参赛选手比拼的不仅仅是技能,更是创意和整体构思。他们不仅能熟练地进行杯碟定位,餐巾折花,规范地摆出各种器皿的位置,同时根据台面设计主题融入以人为本的和谐服务理念,记者在比赛现场看到,选手们在台面设计上可谓是挖空心思,有的选手为突出寿宴特色,在桌布和碗碟的选择上,配合主题选择带有“寿”字的餐具,并配合摆设寿桃等造型,有的选手为烘托婚宴的浪漫,设计了烛光、喜字等摆件,比赛中,还有不少选手选择了青花瓷、梅兰竹菊、文房四宝等中国风创意,一位来自大同的选手更是将大同云冈石窟、悬空寺、古城墙等旅游微缩景观摆件摆放在餐桌中心,配合古香古色的餐具,引来现场阵阵赞叹。
在中式铺床比赛方面,参赛选手们在3分钟之内以娴熟、敏捷而又规范的动作完成抛单、包角、套被等,达到平整美观的效果。本次大赛还增加了开夜床比赛,比拼选手创意,比拼选手的灵感。让枯燥的铺床比赛变得创意无限。来自山西国贸大饭店的选手景志勇在此次比赛中荣获二等奖,他凭借比赛时行云流水般的动作获得现场阵阵掌声,在开夜床环节,他没有如其他选手般或放朵玫瑰,或摆置书籍,而是独辟蹊径,在床头放了一个萌萌的蜡笔小新玩偶,“我这个夜床创意是针对单身女性客户的。”他指了指床边的粉色拖鞋,“玩偶能给孤单的女性客户带来更多心灵上的陪伴。”
对于选手的表现,评委专家表示,山西星级酒店服务人员的整体水平普遍提升,不论是规范操作还是设计创意,以及应变能力都有很大进步,但仍存在短板,比如英语口语水平,本次大赛中增加了英语口语,但能流利进行英语答题对话的选手寥寥无几,记者在比赛现场发现,参赛选手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比较生疏,来自左权县迎宾馆的选手李瑛在赛后告诉记者,她对自己比赛中的规范操作和摆台设计都比较满意,但在英语问答方面明显感觉“无能为力”,“之前认为只要把基本功练好就行,加上平时酒店接待的外宾较少,忽略了英语口语训练。”不过,通过比赛,她也找到了自身的差距。
通过一天的激烈角逐,太原市旅游局、大同市旅游局等11家单位获得“优秀组织奖”,19名选手获得大赛一、二、三等奖,其中,来自山西大酒店和颐景国际酒店的4名选手摘得桂冠。
加快星级饭店转型发展
“星级饭店作为文化旅游产业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对建设文化旅游强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王琳表示,近年来,由于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和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星级饭店市场呈现由高端消费向大众消费转变的现象,全省星级饭店业经营状况普遍遇到较大困难,有的高星级饭店管理者认为坚持高标准的经营模式不能适应当下的市场环境,甚至有的把高端饭店做成了露天大排档的水平。当然,及时地调整经营模式以适应市场的变化是正确的,而且是必须的。但是,调整经营模式更需要坚持标准化服务。对于饭店行业来讲,就是要严格按照星级标准接待游客、服务游客,让游客能够体验到完美的星级服务,这种标准让游客体验到的不仅仅是服务水平,更多的是让饭店服务这种无形的东西落实到每一个能够让游客满意的动作上来。
据省旅游发展委员会行业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6年11月底,我省共有259家星级饭店,其中五星级17家,四星级64家,三星级131家,二星级47家,它们是全省旅游业的窗口行业,我省举办这类职业技能竞赛,对高技能人才培养、选拔和激励等方面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有效推动了全省饭店行业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希望通过此次大赛,提升饭店行业员工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发现并挖掘优秀技能人才,为全省旅游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本报记者 丁岭燕来源:山西新闻网-三晋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