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难平 发表于 2016-12-8 14:27:07

二孩生育:“老人帮带”成制约因素

2016年9月28日,武汉市妇儿工委联合市妇联、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卫计委和市总工会在武汉市百瑞景社区和武昌区二道街小学就该市全面两孩政策实施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和座谈,这是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自今年5月以来跟踪参与该市妇儿工委、市妇联关于该市实施二孩政策调研的第五场座谈会。
从走访座谈和问卷调查综合分析,总体而言, “全面两孩”政策虽然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肯定,但二孩生育意愿相对不高,并未达到社会广泛预期。
生育意愿在不同学历、不同职业、不同收入者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高学历者,不愿生二孩,有的甚至一个孩子都不想生。白领和金领人群生二孩的意愿不高。机关事业单位女职工、个体经营者及农村人口普遍生育二孩愿望较高。
不敢生:生活、教育成本太大
受访群体认为,目前从孕检开始,就出现了费用增大的压力,更不提现阶段养育一个孩子逐年增大的其他成本,加上教育培训、医疗费用逐年增加,“生不起,不敢生”是一种颇具代表性的想法。
已生育二孩的全职太太陈女士告诉记者:一个保姆每月5000元,加上13岁老大的教育及培优费和养育2岁女儿的费用,全家每月2万元的生活开支让人想起来“心里苦”。
调查中了解到,武汉市养育孩子最基本的生活费每年1.5万元,音乐、英语、数学等各类培训等费用年支出早已突破4万元。教育投入大,一个小孩都很艰难,第二个孩子更是压力倍增。
武汉百瑞景社区的刘女士告诉记者:因为社区学校只能保证第一个孩子的入学,因此为了即将上小学的二孩,夫妻俩在家人的支持下,只好省吃俭用咬牙在附近买了一个小户型的学区房。这对工薪阶层无疑平添极大的压力。
除去经济因素,担心孩子无人照看。生一个孩子,除了个人空间被挤占外,还投入大量时间去照顾,再生二孩,担心精力不够,不能有更多精力教育陪伴孩子,也是许多家庭考虑的因素。
另外,担心生活品质下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己的生活品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认为生育二孩对自己的生活品质包括社交、事业有影响占了很大比例,这也是不少人纠结与是否生二孩的重点。
育龄女性中43岁以上的受访女性,觉得年龄太大,不敢生,更拍没精力“养和育”的人占了90%以上。
“有无老人”带孩子左右是否生“二孩”
值得注意的是,在受访的育龄妇女中,有无“老人带孩子”成为是否要二孩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在政策实施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高于其他因素。
在记者走访的武汉百瑞景社区、岳家嘴社区以及常远里社区的24个全职太太中,只有5人没有老人帮忙带孩子,5人中有3人请保姆帮忙带,只有一人完全靠自己带孩子,而在职业女性中,这个数字更高。受访女性对完全靠雇佣保姆照顾孩子几乎无一列例外地表示“不放心”。
同时在采访中,许多受访者告诉记者,“真想孝顺父母,就不要再生二孩。”
武汉市农科院一位刚刚生育二孩的副高工程师告诉记者:“有了二孩后,感觉很幸福快乐,但同时对母亲充满了愧疚。因为母亲年龄大了,身体不好,又要帮助带第二个孩子,觉得很对不起母亲。”
要想生,首先要解决“如何养”
记者注意到,高学历者、职业压力较大的高收入者大部分都不愿生育。
高知群体在生育二孩问题上,首先是在考虑“如何养”的前提下才决定是否“生”,她们把对孩子的“责任”看得更重。
一位受访教师坦言:如果我的孩子将来没有更好的教育环境、生活的压力比我们更大,这个责任我们负不起。
这种想法在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学校、医疗工作人员以及白领群体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在武汉市二道街小学,该校为农民工子女较为集中的学校,学生中有四分之三的人都有兄弟姐妹。而教他们的70多名育龄女教师中却只有4名老师表示想要二孩,但尚未列入计划。
一位参加调研的人社干部感慨道:“高知家庭,特别是教师职业者,她们更懂得如何去培养和教育下一代,但目前情况是她们中的许多人不愿生育,让人感到很遗憾。这对今后人口的整体素质将产生一定的影响,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调查中,全职太太、聘用制单位育龄妇女均对产假结束后的再就业问题表示出较大程度的担忧。
调查发现,影响全面两孩政策实施的另一个问题是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存在许多建设滞后的问题。
为此,武汉市妇儿工委和人社局提出建议:
第一,加强生殖健康、妇幼保健等一系列配套公共服务的供给,并结合地区实际,修订完善人口和计生法律法规、细则,开展二孩生育全程免费服务,建立免费婚检、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假期制度;合理规划和配置公共服务资源,扩大婴幼保育和教育容量;加大医疗保健机构妇产科、儿科服务供给,加强对高龄孕产妇和不孕不育人群的服务指导等。
第二,进一步增加对公办托儿所、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的资金投入,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对困难家庭适当减免幼儿入学费用;改革中小学教育体制机制,推进中小学教育的均衡布局发展;实现教育的均等性和公平性;推行建立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部免费义务教育制度。
第三,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规范生育保险、二孩产假等规章制度,采取适当激励措施,鼓励和引导有生育二孩意愿的育龄妇女有计划的生育,对二孩家庭发放养育补助,提高原有补助标准。各单位可结合岗位实际,进一步延长产假,弹性调整女职工生育二孩产假,准许男性职工调休照顾生育二孩的妻子。
来源: 中国妇女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二孩生育:“老人帮带”成制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