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难平 发表于 2016-12-12 09:17:29

宝宝走路早不一定好 影响其身体健康

http://jtjy.china.com.cn/images/attachement/jpg/site417/20161108/001ec949fb23198b6ce807.jpg最近,朋友给我发来她7个多月的儿子站在学步车里的照片,得意地跟我说她的儿子都开始学习走路了,比小区里其他孩子都要早。当我问及孩子爬的情况时,她表示孩子几乎没怎么爬便有借助物体站立的表现,为了让孩子早点学会走路,朋友便买了学步车。
上述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家长们抑或借助各种学步工具(如:学步带、学步车),抑或架着孩子的胳膊,让他们一颠一颠地学走路。孩子快摔倒时就将绳子一拉,孩子的腿没力气时就用手臂使劲撑着。最后,有的孩子没学会走路,家长却累得腰疼;有的孩子虽然学会了走路,但是有了X型腿或o型腿的征兆。
我们常说“三翻六坐七滚八爬九站周会走”,世界卫生组织也公布了婴幼儿大动作发育时间表。婴幼儿的动作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遵循着由上至下(由头到脚),由中心向四周(由躯干向四肢)发展的原则,违背规律过早学步对婴幼儿的身心发展不利。
过早学步影响其身体健康。婴幼儿过早学步可因其骨骼承受不了身体的重量而造成畸形。另外,婴幼儿没有经历爬的阶段或者爬的阶段太短,四肢肌肉不及爬的时间较长的婴幼儿发达,这也是为何爬行时间充足的孩子以后学步更稳健,而过早学步的孩子容易摔跤的原因之一。
过早学步影响其心理发展。婴幼儿由前期的匍匐爬行发展到通过用手和膝盖爬行,全身的协调性不断提高,这能促进其前庭感觉功能的发展,从而提高其注意力、情绪调节能力等。现在许多孩子表现出的由于感觉统合失调引起的秩序感差、做事无条理、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等问题就与此有关。国外研究也发现,婴幼儿最初的动作不受主观意识的控制,在大量的爬行和行走的经验中对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应性的反应,从而促进其认知发展和社会适应。
婴幼儿大动作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的过程。我们可以想象,婴幼儿在四肢尚未准备好的情况下开始学习走路,即使家长使用学步带、学步车,这仍然会成为他们大胆向外界探索的阻碍,取而代之的是不安全感和挫败感;相反,婴幼儿在四肢发展良好、身体平衡的状态下自然而然地学习走路,会使其安全感更强,探索欲增加,更主动地接收外界的讯息,这些都会不断刺激婴幼儿神经的系统发展,为其更好地认识和适应周围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个体成长发育过程中存在个体差异。每个孩子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有的孩子发展快,有的发展慢。不管是快还是慢,教育都应该以其生理成熟为基础,不能因此剥夺婴幼儿经历各种发展阶段的权利,强迫其跨越式的发展。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做的著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早已证实了这一点。在实验中,一对同卵双胞胎练习爬楼梯,其中一个在出生后的第48周开始训练,另一个在第53周开始接受同样的训练,结果发现,后接受训练的孩子爬楼梯水平更高。可见,教育应尊重婴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不能违背婴幼儿发展的内在时间表,人为通过各种训练加速其发展。
来源: 中国教育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宝宝走路早不一定好 影响其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