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驭日常生活 培育孩子创造力
子女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培养起来的,需要一个教育的过程。作为家长,要切实感受创造、理解创造、接受创造,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的物质和心理环境,让孩子敢于创造、乐于创造。
暑假期间,父母与孩子有了更多的相处时间,相信不少家长都会充分利用这一大好时机,因地制宜地做好家庭教育这篇文章。因为,我们大家都了解,家庭才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摇篮,而家庭生活则是激发孩子创造性思维的源泉和动力。
不妨利用以下的一些方法,你与子女一定会获得意想不到的快乐。
讲故事,激发孩子想象能力
孩子都特别爱听故事,故事不但可以丰富孩子的语言,还可以刺激并扩展孩子的想象空间,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拉进亲子关系,更能激发孩子的创造欲望。
故事续编:家长给孩子讲故事时,可以就讲前半段,“后来怎么样啦?”或者说出故事的前后部分,引导孩子续编中间部分,让孩子想一想,说一说,编出不同的结尾和故事过程,最后再分析哪一个更合理,训练和发展孩子创造性思维,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故事创编:家长可以通过提供几种背景材料,如一只小猫,一只小狗和一个闹钟,启发孩子想象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引导孩子根据几种物品进行故事创编,合理想象,如果家长能共同参与,不仅可以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创造性,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更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兴趣。
故事表演:当孩子对一个故事熟悉以后,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表演游戏。比如:“小红帽”的故事,让孩子和家人共同扮演故事中的人物,然后根据故事内容想象角色之问可能产生的对话和新情节,孩子的创造欲望定会大大增强。
做游戏,训练子女思维能力
游戏是孩子创造性发展最有价值的活动,游戏也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家长要充分发挥孩子玩游戏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孩子能自发、主动地参与各种游戏。
想象游戏:每个家庭都有许多物品,它们形状各异,可以作为培养孩子发散性思维的好材料,如圆形的垫子、盘子。让孩子看看像什么,大人和孩子一起说,看谁说的多,说得好。又如,家长设想一些问题:“如果你是风,你想怎么样?“如果你是小鱼,你会怎么样?”这些都是训练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好方法。
添画游戏:家长可以为孩子设计背景或点、线等图形。让孩子根据提供的背景,合理想象,大胆添画,完成作品。
建构游戏:家庭生活中可以利用自然材料,废旧物品或半成品来做游戏,如挂历纸、纸盒、易拉罐、饮料瓶等,进行垒高、构塔。如搭桥、搭房子,鼓励孩子搭出不同的造型,充分发挥想象力。
家务劳动,培养动手能力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要善于做个有心人,需要有随机性和灵活性,善于掌握教育的时机。
包饺子时,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个面团,鼓励孩子做一做,玩一玩,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和孩子打扫卫生时,可以问问孩子:“如果地上有张废纸,你怎样把它弄出去?”孩子会想出用扫帚扫,用嘴吹,用脚踢,用吸尘器吸等,然后让孩子选一种方法来动手参与劳动,这样既锻炼了孩子的劳动能力,又发挥了孩子的创造性。
利用外出活动,启发心智
节假日带孩子到大自然或公共场所去,如火车站、博物馆、动物园、公园等,通过捉昆虫、采矿样、观落叶、辨别方向等各种轻松愉快的活动丰富孩子的知识,扩大孩子的视野。
在活动中,家长要防止单纯的知识灌输,应注意启发孩子自己观察、分析和思索,让他们去发现问题,寻求答案。如家长可以问孩子:从家到汽车站有哪些方法?如果在中途迷失了,怎么办?遇到坏人怎么办?再如,参观动物博物馆时,可以问孩子,如果恐龙生活在现在,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便利和不便之处?如果你是一只恐龙,你会做什么?
生活设疑,随机教育
在生活中设置一些小障碍,也不失为孩子提供创造机会的大好途径,锻炼孩子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一家人进餐时,故意少拿一双筷子,请孩子想想怎么样解决,孩子会想出:“你先吃,我再吃”,“用调羹代替”……再如:地板湿了怎么办?孩子会说出用毛巾擦干、用海绵吸干水,用扇子扇干……鼓励孩子多想多说,最后和孩子一起讨论哪种方法最好,选出最佳答案。这样可以培养孩子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的能力。
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培养起来的,需要一个教育的过程。作为家长,要切实感受创造、理解创造、接受创造、积极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的物质和心理环境,让孩子敢于创造、乐于创造。
来源: 中国妇女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