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海边 发表于 2016-12-17 07:20:17

四川:广汉市人社局推动创新创业促进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效

近年来,广汉市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适应新常态、释放新活力,在推动创新创业促进就业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力推载体建设,强化政策支撑。
    广汉市坚持以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满足创新创业需求为导向,以建立和完善创业创新体系、提升创业创新服务能力为重点,统筹推进创新创业发展。
    (一)强化政府引导,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充分发挥市级各部门、行业协会、创业典型的引领和联动作用,构建多方联动服务全民创业的“一体化”平台,开启“创业联盟”模式,搭建组织、政策、融资、培训、项目、孵化、交流、宣传八大功能平台,统筹推进全民创新创业工作。建立创业专家志愿团和创业项目库,搭建“项目坐诊”互动平台,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政策咨询、创业分享等服务。联动有关部门开创“德阳创客?雒创汇”创新创业品牌系列活动,举办“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服务季”“青创+筑梦千里巡”“德阳创业专家组巡广汉”等创新创业活动,为创业者提供了成果展示、服务对接、岗位推介、人才智力等多项全程一站式的创业就业服务内容。
    (二)强化平台建设,提升创新创业承载力。整合资源、凝聚力量,申报创建集政策咨询、孵化、创业服务和指导为一体的德阳市级创新创业园(孵化基地)2个,申报高新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为“四川省级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园”,申报六脉科技金融创新产业园、55号创意仓库为“德阳市级创新创业园”,促进大学生创业实体入驻创业园40余家,农民工创业者入住120户,提供创业咨询、服务、指导达6650余人次,带动就业3000余人。同时,建设创新创业网站,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政策、创业培训、创业项目、创业融资、创业孵化、创业会诊、创业典型等10大板块的资讯服务。
    (三)强化政策设计,增强创新创业动力。落实创新创业优惠政策,对毕业5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和在校大学生成功创业给予1万元的创业补贴,吸纳劳动者就业的给予最高不超过5万元的创业吸纳就业奖励;创业过程中,可申请最高额度不超过10万元,期限2年的创业担保贷款,创办小微企业新增吸纳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等群体就业达到规定人数的,可申请最高额度不超过2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并均可按规定享受财政贴息。对在广汉市进行自主创业的返乡农民工最高给予7000元的创业补贴。近3年,落实创业补贴、创业吸纳就业奖励等资金486.31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650万元。
    二、精准科学施策,激活重点群体。
    针对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等就业创业重点群体,坚持科学施策、精准发力,不断释放该群体就业创业动力。
    (一)助推返乡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召开返乡农民工创业座谈会,制定《支持返乡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回乡创业政策汇编》;建立返乡农民工创业孵化园1个;培育返乡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创业示范点10个、返乡创业示范企业1个;推荐德阳市创业明星2名、创业新星3名,并向省上推荐广汉市优秀农民工1名、返乡创业明星1名。设立返乡农民工创业服务窗口,对口服务返乡农民工创业,为其进行创业宣传、政策咨询、保险办理等一条龙服务。目前,广汉市返乡农民工创业669人。
    以“稻渔共生、稻鸭共作、藕鳖共养”项目在众多返乡农民工成功创业者中脱颖而出的广汉市返乡农民工创业典型、德阳市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创业新星”舒焕清,一个20多年前毕业的大学生,一个在建筑施工和工程设计领域努力奋斗的成功商人,一个地地道道的广汉人,2015年4月回乡创业,怀着回报故乡、反哺乡亲的赤子之心,用知识和智慧,在短短十来个月时间里,在广汉市高坪这片热土上,奏响了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协同发展交响乐的第一乐章!所创办的龙潭湾农业观光服务有限公司不仅带动了广汉市农业观光旅游、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有效带动了周边群众就业创业,这只是众多农民工返乡成功创业者中的一个缩影。同时获得德阳市创业明星的四川良木道门窗型材有限公司董事长廖培友、全国连锁饭店“留念人家”创始人汤世明等不仅仅只是在创新创业群体中有着榜样示范作用,还引领着其所创业的行业的发展。
    (二)助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建立“政校企”联合育才机制,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精准对接;制定《大学生创业示范点评选管理办法》,建立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名制台账,进行实时动态跟踪服务;打造一站、一场、三基地的“五个功能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从成功素质训练、就业创业指导与培训、实训与孵化,到岗位推荐、项目推介、政策扶持为一体的“一站式”全程服务链。目前,广汉市建有大学生创业示范点20个、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2个、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中心1个、大学生见习基地16个,成功引领高校毕业生成功创业283人。
    广汉市首个80后高校毕业生成功创业典型陈彤,于2014年9月放弃自己稳定的事业,在广汉市松林镇界牌村2社创办了“广汉市众爱养老服务中心”,成为广汉市首家民营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该中心占地9800余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目前已经发展为广汉市高校毕业生创业示范点和养老护理员实训基地。“广汉市庄稼汉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亲子时光自然科普基地”创办人苏静、“55号咖啡基地”创办人黎宇等成功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更是点燃了广汉市80、90后的创业激情。
    (三)助推困难群体再就业。政府开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退役军人、残疾人、大龄失业人员等困难对象2448人,鼓励用人单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771人,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929人。
    三、注重导向引领,健全培训体系。
    广汉市坚持以市场需求、企业需求、提升技能为导向,积极创新培训模式,有效提升了创新创业成功率。
    一是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进高校、进企业、进农村“三进”活动。组织四川航天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川师广汉科教园、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等高校开展“创业培训进校园”活动192期,培训在校大学生3907人;近5年来,组织宏华公司、中豪科技等企业开展“技能培训进企业”活动16期,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870人、技师培训180人,筹建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组织各乡镇开展各类培训20530人,35岁以下青年劳动者技能培训5100人。
    二是坚持以企业需求为目标,创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三定”服务。坚持企业与求职者双向对接,围绕企业紧缺人才和群众需求两个方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培训机构、行业协会及群团组织作用,采取“定单+培训+就业”、“培训+推荐就业+跟踪服务”等模式确保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
    三是坚持以提高技能水平为引领,积极构建市场预测、项目拓展、能力提升、技能鉴定、职业介绍“五位一体”的就业培训体系。创新开展“职业技能万人大比武”、“名厨名菜电视大赛”等职业技能竞赛,引入激励竞争机制。加强对创业培训机构的规范化建设、管理和绩效考评,组织创业培训机构师资参加提高培训。
    四、培育服务品牌,促进能量聚变。
    坚持以改革为动力,积极在激发就业活力上下功夫,打造广汉“就业”服务品牌。
    一是全省率先实现“两个市场”职能整合。抢抓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契机,顺势推进人才交流中心和职介中心“两个市场”整合,扩大了市场规模和份额、降低了行政运行成本,实现了“一个平台、一套设备、一个体系、一个网站、一班人马”一套服务就能完成原来“两个市场”才能实现的人才引进和劳务招聘职能。目前,全市拥有市级人力资源市场1个,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240个(其中,乡镇18个、社区49个、行政村173个),逐步建立了覆盖城乡的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的就业服务环境,主要经验做法在全省范围推广。
    二是全省首创“乡镇巡回”招聘模式。充分利用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结合广汉市企业用人、就业群体实际,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该地区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为宗旨,定期组织企业分批次赴各乡镇开展巡回招聘会,实现“岗位上门、服务到家”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同时,制定《广汉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举办现场招聘会指导意见》,鼓励乡镇按季、按月、按需及时开展招聘活动。
    三是全省首创“周周专场+特色”招聘模式。除春、秋两季大型招聘会,每周定期举办1场现场和网络招聘会,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固定的招聘求职的时间和场地;举办“春风行动”“暖冬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关爱孩子回家创业”“关爱残疾人就业”等主题突出、各具特色的招聘会,在全市形成招聘会规模效益。目前,全年举办各类招聘会100场以上,其中各种专场特色招聘会20场以上,累计提供岗位7万多个,近1.58万人实现就业和流动。同时,开启“互联网+”招聘求职模式,形成“线上线下”同时开展招聘求职新格局,每年在“德阳公共招聘网”“广汉市人民政府网”提供岗位信息近3.28万个。连续3年被四川省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评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先进单位”“诚信服务机构”。
来源:四川省人社厅网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四川:广汉市人社局推动创新创业促进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