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学生发展 奠基学子人生
近年,湖南省安仁县第一中学的生态校园建设崭露头角,声名鹊起。2014年4月《湖南教育》以《树,知道答案》对安仁一中“生态学校建设”作了长篇专题报道。日前,我们又走进了这座古木参天、环境幽雅的校园。多年来,安仁一中坚持“为学子一生奠基,为学生发展而教”的办学思想,把学生核心素养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创新手段、拓展渠道,扩大平台,构建了以“环境文化浸润、课堂教学渗透、实践活动促进”的培养模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润物无声,草木亭榭皆育人
鲁迅先生说:“要想造就天才,首先必须准备天才生长的土壤。”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的作用。一个整洁优美、生机盎然、蓬勃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必然产生巨大的影响。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安仁一中立足“一草一木能说话,一砖一瓦可育人”,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渗透,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接受真善美的熏陶。
“仁者,安仁”,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安仁一中已经形成以“仁”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校门正对面的“厚均楼”,以校友、掌教岳麓书院27载的欧阳厚均名字而命名。厚均楼前银杏香樟苍翠挺拔,逐级而下的“滴水景观”源流汩汩,“恭宽”“信敏”四个大字分列台阶两旁,大鹏展翅雕塑、毛主席铜像等一系列文化景观主题鲜明,寓意深远。图书馆前的碑林书苑,以长卷式、多层次的碑刻形成了“碑林”盛况,既为图书馆广场增添浓厚的书墨气息,让广大学生尽情欣赏精彩绝伦的书法艺术,又以勤学励志的典故为主题,砥砺学生意志,形成健全人格。同时充分利用各种建筑空间,营造书香校园氛围。学校宜溪楼、厚均楼、毓秀楼前均悬挂巨幅对联,磅礴大气,启人沉思,催人奋进。教学楼内也布局精心,宜溪楼大厅饰有荀子的《劝学》,黑底金文,古朴庄严。各楼道均精心选用“中华传统美德格言”,让学子在行走休息间皆能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传统美德的熏陶。男、女生公寓前分别用紫檀木刻有“晨曦跃貔虎,夜静卧潜龙”“昼读金石录,夜温啄木诗” ,育人谆谆,寓意深长。教学楼周围的栏杆也别具匠心地把“卧薪尝胆”“警枕励志”等成语故事和“仁”“智”“礼”“义”“忠”“信”等镶嵌其中,力争实现书香满校园、文化育学子的目的。
楼台阁廊皆成趣,草木碑石可育人。走进安仁一中,回雁亭教人以感恩,书馨亭诫人以勤学,竹园示人以虚心,松园告人以坚贞。那一飞冲天的“大鹏展翅”,那大巧若拙、大音无声的一方方河石,让人始终铭记博大、精深的校园文化,让人深深体味“天道酬勤”的人生真谛,感受着夏竹冬柏、春华秋实的时光轮回,感受着竹节松直,石刚梯高……一个孩子,在这里度过他一生最好的年华,这对人格塑造和人生未来将会起多么巨大的作用。难怪台湾一位教育家说:“不要给学生背不动的书包,要给学生带得走的东西。”
三尺讲台,教书育人可立德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在安仁一中,教师不是教学科的,而是教学生的。”校长周济龙如是说。该校的生态课堂建设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这一鲜明主题,牢牢抓住“学生主体”和“教学生成”两个基本点,致力于构建生命、生态、生活的课堂;主动、流动、灵动的课堂;多面、多维、多元的课堂;人本、人文、人道的课堂。要求教师从所教学科的背后或深处看到学生。教学的使命应当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那么,核心素养应当以人为核心,以育人为根本任务。学科教学不能仅仅追求知识的传达和能力的培养,更要眼中有“人”,心中有“人”,着眼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从而贯彻“为学子一生奠基”的教学理念。
立足学科,又跨越学科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该校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安仁一中所有的课都是育人课,都能从学科课程的性质、任务、特点出发,自然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所有的课也都是具体学科学习课,都在指导和训练学生发展和提高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既是基于学科的,又是超越学科的。
通过两年的生态课堂模式构建,该校的课堂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课堂教学强调温度、深度和广度,强调学生的参与,教学有生成,方为优质;课堂有“意外”,乃成精品。或假作者介绍、人物分析、主题把握等环节,有意识地渗透“忠”“仁”“诚”“孝”等传统文化美德来立德树人;或于自主学习、问题探究中,教给学生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思维品质;或于历史事实、新闻时事的解读和点评中,让学生去感受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或在音乐欣赏、美术训练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
来源:湖南日报
页:
[1]